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回歸,支持賀錦麗的選民呼天搶地,連許多平時理性的美國知識分子也哀嚎:美國的民主出了大問題。 美國的議會民主制度沒有問題,是輸打贏要、大量長期被左翼意識形態洗了腦的人的心智才有問題。 民主普選並非最好的制度。前首相邱吉爾說過:但這是經過其他多種制度試驗之後,民主普選被證實是害處最小的制度。 邱吉爾不但是軍事家,也是政治家,也是歷史學家。民主普選當然有問題,古希臘的柏拉圖就曾經提出:一旦選民缺乏教育,知識淺薄,不懂得思考,政客鼓其如簧之舌,開空頭支票,哄騙民意,可以憑欺詐上台,為國家造成損失。 柏拉圖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不能有民主普選,只能由智者精英,亦即所謂Philosopher King 來統治。 而Philosopher King (簡稱PK)又如何選拔?柏拉圖沒有說。這個PK做了理想國的國王之後,其性格會不會變化?權力會令人腐化,再品格純正君子的哲人PK,在擁有權力之後也會傲慢自大,也會認為自己是天才,也會淪為真正的PK。 柏拉圖也沒有答案,只是口口聲聲說:選民的質素沒有保證,選民容易聽信謊言。這一點沒有錯。因此人類古往今來,從來未能實驗出一個完全理想的制度,在西方,在教育普及、教育質素有保證的大前提下,只能實現一個最合理的制度。發現選錯了領袖,四五年一度,即刻可以換人。而且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確保領袖不會濫用權力。 因此,華盛頓確立的美國議會民主制度沒有問題,出了問題的是美國教育的內容。近二十年來,暗藏的馬克思或共產主義者「精英」在美國中小學的課程加入了大量左派意識形態的毒素,鼓吹同性戀主流、鼓勵變性手術,經濟民生次要,美國的選民反而有常識,不必有哈佛學位,用選票將許多博士碩士的左翼政客趕了下台。 美國的議會民主有問題,那麼難道回歸到中國的君主制就萬事大吉? 許多年一票選舉權也沒有的中國人,難免歡呼雀躍,幸災樂禍,基於其長期的民族自卑感與自大狂,有這樣的情緒反應也很易理解。 然而中國的君主制,必然也是極權嗎?「禮運大同篇」對於中國領袖的產生方式,只有四個字,叫做「選言語能」。選賢與能,與柏拉圖的精英管治相同。只是沒有詳細說明:是如何「選」法?當選的能人,任期有多長?權力會不會腐化?在這方面與柏拉圖一樣,也欠缺了細節。 中國的君主制度走向專政,當然由秦始皇開始。但在秦始皇之後,也不是沒有回歸過一點常理。例如唐宋兩代的皇帝,由唐太宗道宋太祖,由宋太祖到宋徽宗,沒有一個是秦始皇一類的暴君,大多數有聽取意見的胸襟。譬如唐代,皇帝並非一人決斷,而是由一個類似中國國務院一樣的「中書省」來商議。中樞省有大學士多名,為首的那個叫做「中書令」,相當於宰相。重大政策由中書省合庭商議產生,中書令蓋章,再交付另一個叫做「門下」的機構 唐宋兩代近七百年,沿用這套管治方式,沒有獨裁,也沒有帝王的暴政,與柏拉圖的理想國非常相似,而且比理想國好: PK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大群人, PK階級之內有商有量,也有爭論, PK之上,才是皇帝。而對於皇帝的要求,也有「內聖外王」的儒家道德鞭策。 其中出現過宰相王安石變法事件,但王安石沒有軍事政變奪權。因此,中國人從前施行過精英統治,精英由科舉產生,來自民間。這套制度其實不錯,今日都成為歷史。 英國考公務員,叫做Mandarin,也是來自唐宋科舉的靈感。對美國的民主制度不滿意,可以參考中國制度,不過不是秦始皇和毛澤東這一頭一尾的暴政,而是取其中段。 美國的漢學家對中國文化一知半解,否則面對今日的亂局,是他們應該在美國大聲疾呼的時候。但他們沒有,將輿論交給了TikTok的民粹。
川普強勢上台,全球注目。人人都說這位魅力型的強人總統行為不可預知,其實是經過奧巴馬八年、今日世界的各種危機如何惡化,方是不可預知。 要有世界群魔亂舞、破壞秩序的不可預知在先,美國才需要一個應對不可預知的領袖來應付。由此可見,川普是如何受到這許多人的誤解。 政治這門學問,由人的行為決定。而人的行為受情緒和不同的文化思維支配,許多時候非理性。因此政治不是一門科學——然而人又是社會的一份子,古往今來,歷史的變動興衰,又有一套規律。 正因為人性有許多陰暗面,權力令人腐化,君主性格傲慢自大,像一個縱壞的小兒,因此人的行為也往往可以預測。社會變動的規律,回頭檢視,也有一套規律。 川普的「不可預知」,不是一個問題,西方和全人類為何今日陷入空前的困局,才是真正的問題。 川普是美國開國以來遭到最惡劣的輿論公審的一位領袖。上一任四年,美國社會包括主流傳媒從未公正客觀地對待一個自己的總統。對川普的偏見,來自他從政之前的商業行為。但即使身為紐約地產商,川普從來沒有做過損害美國公眾利益的事,只是對於他的生意拍檔時時施以辣手。沒有證據顯示,川普一旦做了全民的總統,會將美國人當做他的生意夥伴一樣尖酸刻薄,只為了個人的私利 當然,川普的經濟政策也有巨大的隱憂。例如他無法驅使成千上萬美國的下一代回復五十年代他們的祖父母一樣,體現勤勞精神,回到工廠。美國是否能重振工業,又視乎美國的企業主,像香港的唐英年說的,說的能否「計掂條數」。工業生產線的成本無法控制,出一百個川普叫美國或外國人投資也沒有用。因此,川普決定減利得稅,吸引投資。 然而此一手筆,又能否抵銷向中國貨入口加關稅帶來的通脹效應?兩者如何對應?要管治一個三億人的國家,美國人的最低工時與工資司都越來越高,川普無法向這方面下手削減。川普的經濟政策因此蒙上陰影。 現而美國的優勢在於:美國是美國。其他國家與英國做不到的,美國都有機會做到。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也是能源最豐富的國家。美國文化和軍事稱霸全球,聲稱要挑戰其權威的另外那個對手,其政治制度、影視文化、人民的行為,對全世界毫無吸引力。然而美國的那個對手,依然擁有全球最密集的廉價生產力,其出產的廉價貨品,對政治毫無觸覺的美國基層民眾,依然想購買。增 川普及其團隊必須認識到:其在遠東的對手,有三千年文化,有孫子兵法的權術,比俄羅斯的普京狡猾十倍,難纏很多。 面對國內堆積如山的問題,川普一任四年,時間一定不夠。香港的國際學校,我認識的朋友一個女兒,尚未讀中六,已經回來告訴父母說,她自己是所謂的Tran。父母挺不懂,問到什麼叫做Tran?女兒解釋之下,這對香港父母家長大驚失色,連忙反對。卻遭到女兒情緒性的反駁,說他們是Transphobia變性恐懼者,說他們是川普的支持者、極右的法西斯。 香港尚且如此,可見美國左翼為禍巨大,亦可見美國強大的影響力。美國最大的優勢就是影響力,川普當選,嚇得德國總理馬上提早大選,相信右翼勢力將會破土而出。哈馬斯和真主黨紛紛呼籲停課,荷蘭宣布加強封鎖邊境。歐洲已經一葉知秋,只有剛選出工黨的英國處境尷尬。 川普有摩西帶領族人過紅海的神力,越來越多人相信,上帝在關鍵時刻會出手,就是那一顆有驚無險的子彈。
美國總統大選,美國的「選舉人制度」獨一無二,備受全球深入認識和關注。 「選舉人制度」眾所周知,首先,並非由美國一人一票的簡單多數而直選決定。在這方面,台灣的總統選舉,反而比美國更民主。 此外,美國兩黨的總統候選人,也絕不由「公民提名」產生,而由黨內各利益集團評估民意基礎之後決定。 而美國的國會,分參眾兩院,雖然每兩年選舉一次,但參眾兩院有如巴士的上層與下層,眾議院通過法案之後,提交參議院,必須兩院通過。兩院通過的法案,有的有對總統的約束力,有的沒有。 而英國的國會,分上下議院,上議院議員以世襲的貴族佔領一部份,由執政黨的首相委任另一大部份。例如彭定康在退出政治生涯之後,就被委任為上議院議員。許多法案經下議院常情之後,上議院可以修改,也可以否決。此種修改或否決,不由民意基礎而決定。 舉以上的例子,相信你看到這裏也會猜得到:英美兩國的選舉制度,都不是「雙普選」。兩國的選舉方式都經過至少200年的試驗,是否運作良好?又或者是否能保證選出十全十美的領袖?答案都是否定的。 因為美國的選票可以事先郵寄,可以在電腦投票。事先郵寄的選票儲存在何方,期間有沒有移動過,美國的傳媒並不熱衷報道,也沒有狗仔隊二十四小時跟蹤。相反絕大多數民主國家的投票,都指定投票日由選民大同身份證明在現場出現,白紙黑字的填寫結果,而且填寫一旦錯誤,選票作廢。 「雙普選」在香港的模式,根據前民主派一貫的主張:特首候選人必須由公民提名,立法會的議席全部直選。有人曾經質疑:若出現一名類似長毛的候選人,在外圍國際經濟因素影響之下、當中國經濟破敗,香港出現極度貧富懸殊,這位候選人振臂一呼,質問:為什麼李嘉誠父子三代如此?極度有錢?為什麼霍英東的孫子霍啟剛可以生而擁有牛津受教育、回香港之後壟斷體育界並身兼多項公職的特權?為什麼鄭志剛身為鄭裕彤的孫子,可以向銀行貸款一千四百億? 大家想想:你們也是人,人生而平等,你們認為這樣是否平等? 如果不平等,那麼香港這種結構性的不平等,是否應該改變?如果你們選我做特首,我答應:大商家的企業利得稅,只要每年利潤超過五億,都必須繳稅百份之七十。交出的稅項,我身為特首,將會分派給住劏房的貧苦市民。 若實行「雙普選」,如果時空轉換,今日的香港,我相信有超過一半機會,將會由梁國雄先生做特首。 這樣的假設,當然絕對不包含對梁國雄的不敬。梁國雄擁有任何政治主張和言論的權利,戴耀廷也可以在學術範圍提出雙普選的可能。但梁國雄是前蘇聯極左共黨人物托洛斯基的信徒,戴耀廷是一位法學的理想主義者。兩人的言論和主張,都沒有超越基本法。唯一旦兩人的主張付諸實踐,時至今日,我相信許多人都認為將會是災難。 在2019年之前,香港擁有相對的言論自由,卻從來沒有就英美兩國的選舉制度是否屬於雙普選展開過成熟的討論。因為一旦由理性角度提出比較中肯的分析,會被民主派的一方列為已經接受中方統戰、或者曲線向北京表忠的人。而確實,以當時的氣氛,一旦有一名向來不涉政治組織的人提出這樣的觀念,「西環」必定拉攏,叫他站過來這邊,加入麥美娟、何君堯、梁振英這一方,隔空吶喊,批判黎智英語戴耀廷為首的民主派。 這樣一來,如此觀點的持有人必定不敢作聲,有如今日在美國,據說許多人暗中認為川普比賀錦麗沒有那麼壞的人,也不敢公開宣示,因為他會付出社交名譽的代價,而且還極可能失去工作。 這就是社會的結構出現了問題。一個國家無論再民主自由,民主和自由是由人來實踐的。正如在共產主義的烏托邦裏,財富和食物要平均分配,主持和操作分配過程的不是上帝,也不是如來佛祖,而是人。 憑什麼有人可以掌控財富和食物的分配權?這些人的權力從何而來?分配的過程有沒有私心?馬克思在他的論述裏一句也沒有提。 這就是「人」的質素並無完美的保證,不論是選出來的領袖,還是投票的選民。 今日美國的選舉民主,與其說制度出現問題,而是廣大的「人」的質素和判斷能力出了問題。人的問題,世代都由教育影響:人的道德價值觀、人的思考方式、人的善惡判斷,都由幼稚園小學開始的教育來塑造。什麼人來辦教育?教育過程中的師資與課程由誰來決定?有沒有滲入其他偏見的私貨?中小學的教育基礎出現了問題,那麼名牌大學的知識精英,如果對民意和選票具有巨大的影響力,進而成為國會議員或總統領導國家,這個國家會向何處去? 在美國大選前三日,德國國會通過的法例開始生效:德國公民將可於當天起,自由更改官方記錄上的姓名和性別,一年限更改一次,毋須醫療證明、司法裁決。目前,當局已接獲至少一千二百份申請。自稱「女性」的生物學男性的「跨性別者」,可以自由出入女廁,女更衣室,女浴室等公共設施。 根據此法案,德國人的性別不再根據生理特徵決定,而是取決於個人自由意願。成年德國人將可以選擇四種性別:男性、女性、雙性、無性。另外,個人亦可以自由改名,以便選擇更適合自己性別的名字。 德國和美國一樣,都是議會民主國家。當然,民主作出的決定一旦錯誤,只要總統和總理能換屆,下一次都可以改正。然而以今日的趨勢卻未必:當華盛頓郵報今年宣布,不會公開支持任何一個候選人,即刻有多名編輯記者離職,有二十萬訂戶取消,因為華盛頓郵報的老闆,在市場面前,並無保持沉默的自由。
在我們的全球醫療保健週刊中,我們將重點放在生物科技公司於2025年4月之前會出現的關鍵股票催化劑。
社長開題「人工智慧和數據革命下的新現代經濟學」。上網找,即見今屆諾獎得主Daron Acemoglu研究不少。未揭曉前,還打趣說既然今屆醫學、物理、化學獎都涉AI,恐怕經濟亦然。果然如此。剛半年前,Acemoglu發表題為「The Simple Macroeconomics of AI」的工作論文。其實對於不知者而言,AI才要「新」和「現代」的經濟學。不過,學術最高境界不是動輒有新事物、新現象便要新理論,反而是要將之收納於現有框架,如數學和物理界皆有類似的大統一理論架構,因為這樣的理論才是跨時空永恆真理。 Acemoglu並無發明什麼新理論描述AI,模型還是當代宏觀經濟常用的整體均衡,只是將生產函數較為精細地拆開資本和勞動兩瓣,並各自引入任務為本的生產力模式,再容許各類(包括自動化、人機互補、省成本、省人手)AI以不同模式改變這生產力。到最後,AI的角色還是將基礎的人力、物力(資本)投入谷大成為產出,而所量度的,還是全要素生產力(TFP)。當然,AI在各類生產的模式和程度各異,要分開計再總合,這要用上Hulten理論,亦即加總各類生產力的權重正是各類生產的名義GDP佔比。 Hulten理論驟看直觀、常識而已,但其推論也需一翻功夫,而若欠此理論亦無法將TFP拆開引入各類AI計再加總。這正如宏觀理論的微觀基礎要靠Arrow-Debreu理論,其加總模式類似。由此可見,在經濟理論或模型架構上,AI跟歷來科技突破本質一樣,都是將相同投入變得更多產出(或減少投入得相同產出),縱影響生產力的機制有異。 學理上毋須新意,實證上亦不驚人。據Acemoglu數據分析,AI在未來十年於TFP貢獻不逾0.53至0.66%,聊勝於無──此非出自泛泛之輩,而是專研AI的諾獎得主。直觀而言,幾十年前的日本和十幾年來的中國,AI皆屬尖端級數。不過兩國實質GDP增長皆長年偏低或趨跌;日本TFP自1990年起增長歸零,中國的則自十年前起轉跌。 回到AI最強的美國,效Acemoglu以十年計,剔除海嘯六季和疫情八季失常數字,2004/14年美國GDP增長平均2.39%,2014/24年2.55%,可見AI潛在貢獻實在有限。 AI也許顛覆生活,但論經濟則顯然毋須新的理論、模型,甚至效應而言也不新得到哪裏。 羅家聰[email protected]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舉行,政治菁英、知識份子皆懼怕特朗普捲土重來,再有四年時間破壞既有的國際和政治秩序。政治最忌不確定性,使至特朗普的善變和極端作風來得嚇人,但在口沒遮攔的詞令背後,其賣座之處是植根在傳統的孤立主義。 從1789年到1941年美國正式參與二戰,美國外交上一直奉行孤立戰略,如前總統華盛頓在1796年告別演說直白地說,美國要可能與外國「減少政治聯繫」,「避免與其他國家建立永久聯盟」。特朗普雖然沒有華盛頓的謹慎和遠見,但其理念也是植根於19世紀末的傳統思維。 美國早年的孤立主義是隱而不宣的外交理念,立國國父皆相信美國在地緣格局安全,東西兩旁有巨大的海洋保護,南北兩面又有友好或可操控的鄰國 舊時孤立主義總能契合不同立場和群體的要求。對現實主義者來說,美國有地理保護可以減少理會大西洋和太平洋對岸的事務;對理想主義者來說即 可以說,到了20世紀中葉美國才扭轉其傳統,特朗普乘勢出現只是傳統的反撲。1940年美國仍盡努力遠離二戰的泥潭,但翌年日本空襲珍珠港 二戰前,美國有長達150多年不願締結軍事聯盟、也不願被集體安全承諾束縛的傳統,就如特朗普一樣喜歡單邊主義的特性。他會質疑讓烏克蘭加
自從清末的自強運動和立憲改革以來,一直到第一共和(中華民國)和第二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現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障礙在於憲法的無效實施。第一共和無論是在軍閥時期還是蔣中正的統治下,基本上都未能真正受到憲法的約束,儘管在軍閥統治期間曾有一段短暫的時間尊重憲法和國民議會。總體而言,可以說中國民主與自由的失敗就是憲政的失敗。中國最新版本的憲法於1980年代制定,包含過時的條款以及限制自由並削弱權力分立的條款。我們,第三共和,致力於為現代中國提供一部新的憲法,使之適合一個自由的中國。新憲法的制定過程及其核心內容總結如下:新憲法確立了權力分立的原則,並有意將更多權力傾斜給司法部門,因為中國過去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法治實踐的失敗。通過將總統和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置於司法部門,我們希望法治原則和新憲法能夠得到有效遵守。最後,對於一個自由的香港,我們敦促香港和中國政府回歸《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原初和真實精神。香港迫切需要對立法會和行政長官實行普選,以重振在一系列削弱其自治的行動後低迷的市民精神。此外,我們要求《基本法》將粵語和繁體字作為香港的永久官方語言,從而保護其文化和自治。對我們的事業感興趣的公民和居民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在我們的全球醫療保健週刊中,本週的重點是尋找生物科技公司在今年11月和12月的關鍵股票催化劑。
美國選舉仍然非常接近,儘管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勝選可能性略高於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眾議院的控制權之爭同樣激烈,但在這裡,民主黨取得多數席位的可能性略高。4o 在參議院方面,共和黨取得多數席位顯然更有可能,但尚未確定無疑。這意味著可能出現多種結果,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提案似乎是選後政策中最大的風險。如果特朗普贏得選舉,這一問題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美國總統選情——特朗普略佔上風 賭盤顯示特朗普的勝率約為 60%,儘管多數全國民調顯示哈里斯領先,且搖擺州的民調結果非常接近。有跡象表明賭博市場受到了大量押注特朗普的影響。特朗普在 2016 年和 2020 年的表現都超出民調預測,但自那以來,民主黨在特別選舉和 2022 選情緊張的州包括北部的賓夕法尼亞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星州,以及南部的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亞利桑那州和內華達州。北部搖擺州對哈里斯稍微有利。如果哈里斯贏得三個北部州,而特朗普贏得四個南部州,那麼(若其他地區無意外情況)哈里斯將以 270 對 參議院偏向共和黨,眾議院則僅稍微偏向民主黨 所有主要的參議院競選均有大量的意見調查。目前民主黨以 51 對 49 擁有微弱多數,但西維吉尼亞州幾乎肯定會變為共和黨,蒙大拿州可能如此,俄亥俄州的選情則接近一半對一半。民主黨還有數位現任者在激烈競選中,預計會保住席位。共和黨中最脆弱的席位在 在 2022 年的眾議院選舉中,共和黨僅以九席(總共 435 席)取得多數,這意味著民主黨僅需再贏五席就能奪回多數。由於哈里斯的支持率目前高於 2022 年的拜登,預計民主黨更可能獲得微弱的眾議院多數。然而,由於選情接近,尤其是加州的部分席位 總體預測 我們預計特朗普的勝率為 55%,他完全控制國會的可能性為 30%,共和黨控制國會的特朗普勝選機會為 25%。若哈里斯當選,她控制國會的機率不超過 10%,即哈里斯當總統但無法控制國會的概率為 35%。 若哈里斯勝選,經濟前景變動不大。 若哈里斯當選,我們預計不會大幅修正經濟預測。考慮到民主黨控制國會的機會較低,她的政策實施能力將受限,儘管財政赤字將從 6.4% 的高位進一步增加。如果民主黨掌控國會,額外支出可能顯著增加,但這將主要通過加稅來資助。若無重大政策變動,美國經濟前 在特朗普的政策下,關稅將成為主要決策,結果充滿不確定性。 特朗普勝選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共和黨完全掌控國會時。特朗普的減稅承諾愈加激進,包括永久延長 2027 年減稅,而將社保福利免稅的承諾則較不可能。然而,特朗普顯然打算在哈里斯的基礎上大幅減稅,而其支出削減計劃則不多。哈里斯僅能小幅增加支 然而,隨著特朗普推動更多減稅政策,他逐漸傾向於以關稅來支撐減稅方案,目前提出全面徵收 20% 關稅的建議(此前為 10%),對中國商品稅率達 60%。大幅增加關稅即使在減少進口情況下,也能帶來相當於 GDP 2% 的收入,但大部分會轉嫁至價格 特朗普是否執行關稅政策高度不確定。他若以國家安全為由有權力執行。一些共和黨人會提醒他,激進的關稅將拖累股市,並推高通脹,而通脹的上升曾對拜登造成巨大損害。若特朗普接手增長中的經濟並伴隨下降的利率,他可能會選擇接受穩健經濟的功勞,而不採取重大行 如果特朗普需在民主黨控制一院的情況下施政(最有可能是眾議院),他將無法完全實施其減稅計劃,甚至需在 2017 年減稅延長上妥協。然而,會有更多民主黨人支持減稅,而非共和黨人支持加稅,因此在哈里斯任內的共和黨國會情況下,特朗普的減稅政策仍可能降 聯儲政策與外交政策 我們對 2025 年末聯儲基金利率目標的預測為 3-3.25%,比目前低 175 個基點,假設財政政策變動不大,與哈里斯無國會支持情景相符(我們將在 11 月 7 日 FOMC 和選舉結果後重新評估聯儲預測)。即便如此,經濟數據的強勁表現意味 若特朗普當選且關稅行動有限,聯儲寬鬆步伐或比哈里斯稍為謹慎,可能少 50 個基點;但若關稅大幅上調,聯儲將保持政策限制直至確認沒有第二輪效應。若聯儲在關稅上調前大幅寬鬆,部分寬鬆或被收回。無論如何,傑羅姆·鮑威爾的聯儲主席任期於 2026 年 在外交政策方面,主要需關注烏克蘭問題,即便哈里斯決定減少對以色列的支持。特朗普可能會願意達成協議,使俄羅斯保留部分烏克蘭領土,或是保留其正式吞併的領土,並同意使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然而,特朗普可能不會接受任何會顯示俄羅斯控制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協議
雜誌社長早前也曾開題點唱施政報告。雖然事隔兩週看似過時,但問君有何重點,恐怕不多人曉,因為讀得囉唆、重點看似很多,結果變得行貨。且從官網取重點單張,繼首堆什麼準確貫徹、強化政府等緊跟共黨路線的必有部分,打後便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國際化文化創產業……看到重點啦?「國際」,正是香港所失去的,長官現在知道了,甚至緊張起來了。至於其標題劈頭謂「齊改革」,乃共黨慣技,因不斷錯,才不斷改。 從上所見,航運、空運、金融,其實都是貿易衍生出來。查本港貿易(進出口和)佔GDP,1984年前在140%,打後一路反覆升至2011年逾360%。隨着大陸經濟轉差,比例由當年高峯跌到2019年暴動的300%以下;2021年曾因外圍需要疫情物資而重上360%,但疫後這兩、三年滿以為復常下卻竟再度跌穿300%,重返廿年前沙士水平。 香港的發達期正是上述1984至2011這近卅年,此乃GDP增長所不能反映的──因後者跌足半世紀,但港人的繁榮幸福感卻跟上述貿易佔GDP直接掛鈎。由此可見,本港的繁華興盛(起碼在認知上)繫於其國際程度,而非經濟增長高低。但可惜的是,國際信任須長年建立,破壞容易建設難,現在長官所覬覦的只是中東和中亞的國際。 然而,中東和中亞無法取代歐美,甚至難以補足。歐美人均水平高,銀紙印出來,可任印讓人人四處買,大量買剩的資金則搞成為金融市場。中東地底雖自動噴油生錢,但人均水平卻低得多,而隨着油價廿年來有波幅無升幅,購買力顯然被通脹長年蠶食;金融方面,則只有剛起步的杜拜。至於中亞則別問了,這是被投資地,而非投資者。 自九七後,香港被迫倚賴大陸。早年大陸具投資價值,但今天顯然已什麼都過剩,香港被迫一味迎上的結果,就是當上邊玩完之際,香港在無兩際對沖下被迫一同玩完。中亞窮,中東精,垂死掙扎式打其主意無異於緣木求魚。知錯肯改固然好過死不悔改,但宜從長線大局觀作準確評估,不宜盲目樂觀,底可以見,但能否回升則難看好。 羅家聰[email protected]
巴勒斯坦人作為世上最大的難民民族之一,半世紀以來家園不斷被吞併,只得在難民營過着顛沛流離的日子。據估算世上有917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其中約836萬居於鄰國、81.2萬人仍在國內。 縱然國際法有為巴勒斯坦人確立不可剝奪的回鄉權(right to return),但對巴人卻如一紙空文,無從申訴。 Nakba,即阿拉伯語的「災難」,是指以色列建國期間(1947至49年),猶太復國主義的民兵和軍隊將約四分之三的巴勒斯坦人,從其家園和土地上暴力驅逐,好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以猶太人為多數的國家。今天有人稱上述強制遷徙為種族清洗,但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來說,這只是「人口轉移」,彷彿只有他們曾經被種族清洗。單是
杳三
2 個月前
金磚國家可以提供政治緩衝,但不能提供經濟緩衝,因為金磚國家仍在尋找務實的合作領域。 然而,唐納德·川普的普遍關稅威脅可能會讓金磚國家關注更多新興市場內部貿易。儘管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新增貸款放緩,但「一帶一路」已經幫助中國轉向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 在俄羅斯舉行的金磚國家高峰會(10 月 22 日至 24 日)和在裡約舉行的 G20 峰會(11 月 18 日至 19 日)分別位於至關重要的美國總統選舉的兩側。如果中美地緣政治惡化,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倡議會保護中國嗎?到2025年。 圖 1:「一帶一路」擴張計劃 Source: BBC/Merics Can 金磚國家和G20峰會在一定程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健康的經濟循環就像脊髓,支撐國家繼續運轉。歷史上不少國家的經濟崩潰後,政治秩序也隨之解體,如一戰後的威瑪共和國,又或穆加貝時期的津巴布韋。雖然戰時經濟運轉對政治的影響需要時間才浮現,但俄烏戰爭已逾兩年半,普京還在,烏克蘭也尚未倒下,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如果西方還寄望以經濟壓力迫使俄羅斯嗚金收軍,看到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大概會更感悲觀。 日前克里姆林宮已批准2025年至2027年的財政預算案,來年的軍事開支將驚人地增加25%,達到1,400億美元,創下後蘇聯時期的新紀錄,也意味着即使俄烏戰爭即將完結,未來三年的軍備開支亦會保持在高水平。俄羅斯作為世界最大的油元國之一,龐大的天降橫財讓其能夠抵住
杳三
2 個月前
世上總有些黑暗角落不為人知,是政府用於秘密作業。過去數月有外國記者一直申請去鳥不生蛋的島嶼——迪戈加西亞島,即英屬印度洋領地查哥斯群島的主島,去報道泰米爾人申請庇護的判決,但英國政府首先反過來提出司法挑戰,試圖阻止記者參加聽證會,搞到終審法庭後敗訴,美國又跳出去說不會提供食物、交通和住宿,試圖再以行政手段阻止採訪。當然地理位置偏遠最好用來埋藏國家的黑暗秘密。 迪戈加西亞島埋藏的故事,不只是泰米爾人被困在島上三年的處境,還有美英兩國的地下軍事協議和活動。查哥斯群島位於印度洋中部,西面是毛里裘斯、北面是馬爾代夫。群島自16世紀由葡萄牙航海家發現後,一直是帝國主義時期的戰略要地。拿破崙戰爭後,法國
杳三
2 個月前
每個大國都自認有勢力範圍,只容得下自己干預別國內政,絕不接受其他國家插手攪局。俄羅斯自視其勢力範圍為前蘇聯地帶,要不普京就說不會說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悲劇,一直想振興祖國榮耀。2000年初普京未站穩陣腳,阻不住部分東歐國家「脫俄入歐」,但俄羅斯2008年入侵格魯吉亞、2022年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證明,未來一個都不能少。 可是小國的政治悲劇,總在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摩爾多瓦早前舉行總統選舉暨入歐公投,親歐派以50.39%勝出,若結果獲最高法院確認寫入憲法,該國最遲有望於2030年加入歐盟。摩爾多瓦設法擺脫俄羅斯的魔爪,愈來愈似2014年後烏克蘭的影子。 自摩爾多瓦1991年獨立後 除了普京的帝國野心,摩爾多 21世紀俄羅斯的賣座只限於 摩爾多瓦的命運是俄烏戰爭後 畢竟小國的命運只能在大國之
杳三
2 個月前
拜登的任期將過,雖然因健康無法爭取連任,但至少也沒被彈劾。這四年來拜登經常語出驚人,曾經在國情咨文將「烏克蘭」說成「伊朗」,又在華沙的演講裡即興評論普京,「在上帝的份上,這個人不能繼續掌權」、更說過普京「顯然正在伊拉克戰爭中敗陣」(烏克蘭)⋯⋯拜登的失言不論是因腦退化還是口誤,在媒體的渲染下已成笑柄,但以四年任期來說其外交政續算是合理有餘。 即使是民主黨的支持者也明白,不論拜登如何推翻前任特朗普的決定,後者回歸的機會亦不低。拜登在上任首天即讓美國重返世界衛生組織和《巴黎協定》,就是要釋出支持多邊合作的重要,一改前任單邊主義的作風。 就美國的亞洲戰略目標而言,每步外交都是為了圍堵中國而走,雖然與 廿年來,華盛頓一直強調亞洲在本世紀的中心地位,並希望將美國的外 雖然美國多年來在地投入巨額資金,建立國家警察、軍隊,解放女權、 但最失敗的外交政策就是現時的以巴戰爭。即使美國已全力促成停火, 媒體的渲染下,拜登像個八旬老翁屢在重要場合失儀,形象觀感嚴重受
杳三
2 個月前
金磚峰會儘管備受期待,但連同峰會後簽署的《喀山宣言》(即聯合聲明)並未帶來重大改變,且提供的實質內容甚少。 在喀山峰會上,對於接納新成員並未採取具體措施,但印尼、哈薩克、馬來西亞、土耳其、越南和委內瑞拉等13個國家被宣布為新的合作夥伴。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參加了峰會,但未達成讓土耳其近期成為正式成員的共識。印度和巴西仍然批評金磚組織可能會走向反西方的立場。 金磚峰會於10月22日至24日在喀山舉行,這是金磚組織擴展後的首次峰會,並新增了衣索比亞、伊朗、埃及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成員,接受印尼、哈薩克、馬來西亞、土耳其、越南及委內瑞拉等13個國家成為合作夥伴。金磚成員國於10月23日簽署了一項聯 該宣言也提及國際衝突,強調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的必要性。有趣的是,金磚組織強調遵循《聯合國憲章》原則的重要性,並對烏俄衝突的調解努力表示歡迎,聯合聲明強調了聯合國在國際體系和國際法中的核心角色。各國領袖也對中東不斷升級的人道危機表示關切。 宣言還提供了有關聯合金融努力的資訊,包括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領導人鼓勵採用新的金融實踐,並強調「我們歡迎金磚銀行間合作機制(ICM)專注於促進並擴展創新金融實踐。」峰會的另一重點是加強本幣貿易和金融結算的協議。宣言歡迎在金磚組織金融交易 儘管此次喀山峰會未宣布新增成員,但在會前和會期間舉行了多場雙邊會議,可視為金磚組織未來方向的指標。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五年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並簽署了一項解決四年邊境爭端的協議。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會面是另一個重要的雙邊會議。土耳其於9月2日正式申請加入金磚,成為首個表達加入興趣的北約成員,但雙方尚未採取正式的會員資格步驟。 在金磚論壇上,埃爾多安表示:「我們決心與金磚大家庭加強對話,並基於互相尊重和雙贏的基礎上發展密切關係。(……)二戰後出現的政治和金融機制已無法實現預期目標。」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土耳其施壓歐盟加速入盟談判的一種策略,而土耳其對金磚組織的真正 值得注意的是,峰會中顯現了一些分歧。根據彭博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於10月24日表示,金磚聯盟不應與全球其他聯盟對立,即使俄羅斯和中國試圖擴展該組織以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因為印度和巴西始終對金磚組織可能成為反西方組織持批評態度。看來巴西對 峰會還在南非引發了國內政治辯論,隨著總統拉馬佛薩在金磚峰會上發表關於俄羅斯是南非盟友的言論,民主聯盟(DA)表示反對。似乎非洲人國民大會(ANC)與民主聯盟(DA)在其相衝的外交政策上存在分歧,導致民主聯盟指責拉馬佛薩不尊重政府的全國團結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美國選舉仍然非常接近,儘管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勝選可能性略高於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眾議院的控制權之爭同樣激烈,但在這裡,民主黨取得多數席位的可能性略高。4o 在參議院方面,共和黨取得多數席位顯然更有可能,但尚未確定無疑。這意味著可能出現多種結果,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提案似乎是選後政策中最大的風險。如果特朗普贏得選舉,這一問題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美國總統選情——特朗普略佔上風 賭盤顯示特朗普的勝率約為 60%,儘管多數全國民調顯示哈里斯領先,且搖擺州的民調結果非常接近。有跡象表明賭博市場受到了大量押注特朗普的影響。特朗普在 2016 年和 2020 年的表現都超出民調預測,但自那以來,民主黨在特別選舉和 2022 選情緊張的州包括北部的賓夕法尼亞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星州,以及南部的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亞利桑那州和內華達州。北部搖擺州對哈里斯稍微有利。如果哈里斯贏得三個北部州,而特朗普贏得四個南部州,那麼(若其他地區無意外情況)哈里斯將以 270 對 參議院偏向共和黨,眾議院則僅稍微偏向民主黨 所有主要的參議院競選均有大量的意見調查。目前民主黨以 51 對 49 擁有微弱多數,但西維吉尼亞州幾乎肯定會變為共和黨,蒙大拿州可能如此,俄亥俄州的選情則接近一半對一半。民主黨還有數位現任者在激烈競選中,預計會保住席位。共和黨中最脆弱的席位在 在 2022 年的眾議院選舉中,共和黨僅以九席(總共 435 席)取得多數,這意味著民主黨僅需再贏五席就能奪回多數。由於哈里斯的支持率目前高於 2022 年的拜登,預計民主黨更可能獲得微弱的眾議院多數。然而,由於選情接近,尤其是加州的部分席位 總體預測 我們預計特朗普的勝率為 55%,他完全控制國會的可能性為 30%,共和黨控制國會的特朗普勝選機會為 25%。若哈里斯當選,她控制國會的機率不超過 10%,即哈里斯當總統但無法控制國會的概率為 35%。 若哈里斯勝選,經濟前景變動不大。 若哈里斯當選,我們預計不會大幅修正經濟預測。考慮到民主黨控制國會的機會較低,她的政策實施能力將受限,儘管財政赤字將從 6.4% 的高位進一步增加。如果民主黨掌控國會,額外支出可能顯著增加,但這將主要通過加稅來資助。若無重大政策變動,美國經濟前 在特朗普的政策下,關稅將成為主要決策,結果充滿不確定性。 特朗普勝選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共和黨完全掌控國會時。特朗普的減稅承諾愈加激進,包括永久延長 2027 年減稅,而將社保福利免稅的承諾則較不可能。然而,特朗普顯然打算在哈里斯的基礎上大幅減稅,而其支出削減計劃則不多。哈里斯僅能小幅增加支 然而,隨著特朗普推動更多減稅政策,他逐漸傾向於以關稅來支撐減稅方案,目前提出全面徵收 20% 關稅的建議(此前為 10%),對中國商品稅率達 60%。大幅增加關稅即使在減少進口情況下,也能帶來相當於 GDP 2% 的收入,但大部分會轉嫁至價格 特朗普是否執行關稅政策高度不確定。他若以國家安全為由有權力執行。一些共和黨人會提醒他,激進的關稅將拖累股市,並推高通脹,而通脹的上升曾對拜登造成巨大損害。若特朗普接手增長中的經濟並伴隨下降的利率,他可能會選擇接受穩健經濟的功勞,而不採取重大行 如果特朗普需在民主黨控制一院的情況下施政(最有可能是眾議院),他將無法完全實施其減稅計劃,甚至需在 2017 年減稅延長上妥協。然而,會有更多民主黨人支持減稅,而非共和黨人支持加稅,因此在哈里斯任內的共和黨國會情況下,特朗普的減稅政策仍可能降 聯儲政策與外交政策 我們對 2025 年末聯儲基金利率目標的預測為 3-3.25%,比目前低 175 個基點,假設財政政策變動不大,與哈里斯無國會支持情景相符(我們將在 11 月 7 日 FOMC 和選舉結果後重新評估聯儲預測)。即便如此,經濟數據的強勁表現意味 若特朗普當選且關稅行動有限,聯儲寬鬆步伐或比哈里斯稍為謹慎,可能少 50 個基點;但若關稅大幅上調,聯儲將保持政策限制直至確認沒有第二輪效應。若聯儲在關稅上調前大幅寬鬆,部分寬鬆或被收回。無論如何,傑羅姆·鮑威爾的聯儲主席任期於 2026 年 在外交政策方面,主要需關注烏克蘭問題,即便哈里斯決定減少對以色列的支持。特朗普可能會願意達成協議,使俄羅斯保留部分烏克蘭領土,或是保留其正式吞併的領土,並同意使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然而,特朗普可能不會接受任何會顯示俄羅斯控制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協議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美國總統大選,美國的「選舉人制度」獨一無二,備受全球深入認識和關注。 「選舉人制度」眾所周知,首先,並非由美國一人一票的簡單多數而直選決定。在這方面,台灣的總統選舉,反而比美國更民主。 此外,美國兩黨的總統候選人,也絕不由「公民提名」產生,而由黨內各利益集團評估民意基礎之後決定。 而美國的國會,分參眾兩院,雖然每兩年選舉一次,但參眾兩院有如巴士的上層與下層,眾議院通過法案之後,提交參議院,必須兩院通過。兩院通過的法案,有的有對總統的約束力,有的沒有。 而英國的國會,分上下議院,上議院議員以世襲的貴族佔領一部份,由執政黨的首相委任另一大部份。例如彭定康在退出政治生涯之後,就被委任為上議院議員。許多法案經下議院常情之後,上議院可以修改,也可以否決。此種修改或否決,不由民意基礎而決定。 舉以上的例子,相信你看到這裏也會猜得到:英美兩國的選舉制度,都不是「雙普選」。兩國的選舉方式都經過至少200年的試驗,是否運作良好?又或者是否能保證選出十全十美的領袖?答案都是否定的。 因為美國的選票可以事先郵寄,可以在電腦投票。事先郵寄的選票儲存在何方,期間有沒有移動過,美國的傳媒並不熱衷報道,也沒有狗仔隊二十四小時跟蹤。相反絕大多數民主國家的投票,都指定投票日由選民大同身份證明在現場出現,白紙黑字的填寫結果,而且填寫一旦錯誤,選票作廢。 「雙普選」在香港的模式,根據前民主派一貫的主張:特首候選人必須由公民提名,立法會的議席全部直選。有人曾經質疑:若出現一名類似長毛的候選人,在外圍國際經濟因素影響之下、當中國經濟破敗,香港出現極度貧富懸殊,這位候選人振臂一呼,質問:為什麼李嘉誠父子三代如此?極度有錢?為什麼霍英東的孫子霍啟剛可以生而擁有牛津受教育、回香港之後壟斷體育界並身兼多項公職的特權?為什麼鄭志剛身為鄭裕彤的孫子,可以向銀行貸款一千四百億? 大家想想:你們也是人,人生而平等,你們認為這樣是否平等? 如果不平等,那麼香港這種結構性的不平等,是否應該改變?如果你們選我做特首,我答應:大商家的企業利得稅,只要每年利潤超過五億,都必須繳稅百份之七十。交出的稅項,我身為特首,將會分派給住劏房的貧苦市民。 若實行「雙普選」,如果時空轉換,今日的香港,我相信有超過一半機會,將會由梁國雄先生做特首。 這樣的假設,當然絕對不包含對梁國雄的不敬。梁國雄擁有任何政治主張和言論的權利,戴耀廷也可以在學術範圍提出雙普選的可能。但梁國雄是前蘇聯極左共黨人物托洛斯基的信徒,戴耀廷是一位法學的理想主義者。兩人的言論和主張,都沒有超越基本法。唯一旦兩人的主張付諸實踐,時至今日,我相信許多人都認為將會是災難。 在2019年之前,香港擁有相對的言論自由,卻從來沒有就英美兩國的選舉制度是否屬於雙普選展開過成熟的討論。因為一旦由理性角度提出比較中肯的分析,會被民主派的一方列為已經接受中方統戰、或者曲線向北京表忠的人。而確實,以當時的氣氛,一旦有一名向來不涉政治組織的人提出這樣的觀念,「西環」必定拉攏,叫他站過來這邊,加入麥美娟、何君堯、梁振英這一方,隔空吶喊,批判黎智英語戴耀廷為首的民主派。 這樣一來,如此觀點的持有人必定不敢作聲,有如今日在美國,據說許多人暗中認為川普比賀錦麗沒有那麼壞的人,也不敢公開宣示,因為他會付出社交名譽的代價,而且還極可能失去工作。 這就是社會的結構出現了問題。一個國家無論再民主自由,民主和自由是由人來實踐的。正如在共產主義的烏托邦裏,財富和食物要平均分配,主持和操作分配過程的不是上帝,也不是如來佛祖,而是人。 憑什麼有人可以掌控財富和食物的分配權?這些人的權力從何而來?分配的過程有沒有私心?馬克思在他的論述裏一句也沒有提。 這就是「人」的質素並無完美的保證,不論是選出來的領袖,還是投票的選民。 今日美國的選舉民主,與其說制度出現問題,而是廣大的「人」的質素和判斷能力出了問題。人的問題,世代都由教育影響:人的道德價值觀、人的思考方式、人的善惡判斷,都由幼稚園小學開始的教育來塑造。什麼人來辦教育?教育過程中的師資與課程由誰來決定?有沒有滲入其他偏見的私貨?中小學的教育基礎出現了問題,那麼名牌大學的知識精英,如果對民意和選票具有巨大的影響力,進而成為國會議員或總統領導國家,這個國家會向何處去? 在美國大選前三日,德國國會通過的法例開始生效:德國公民將可於當天起,自由更改官方記錄上的姓名和性別,一年限更改一次,毋須醫療證明、司法裁決。目前,當局已接獲至少一千二百份申請。自稱「女性」的生物學男性的「跨性別者」,可以自由出入女廁,女更衣室,女浴室等公共設施。 根據此法案,德國人的性別不再根據生理特徵決定,而是取決於個人自由意願。成年德國人將可以選擇四種性別:男性、女性、雙性、無性。另外,個人亦可以自由改名,以便選擇更適合自己性別的名字。 德國和美國一樣,都是議會民主國家。當然,民主作出的決定一旦錯誤,只要總統和總理能換屆,下一次都可以改正。然而以今日的趨勢卻未必:當華盛頓郵報今年宣布,不會公開支持任何一個候選人,即刻有多名編輯記者離職,有二十萬訂戶取消,因為華盛頓郵報的老闆,在市場面前,並無保持沉默的自由。
陶傑
2 個月前
川普強勢上台,全球注目。人人都說這位魅力型的強人總統行為不可預知,其實是經過奧巴馬八年、今日世界的各種危機如何惡化,方是不可預知。 要有世界群魔亂舞、破壞秩序的不可預知在先,美國才需要一個應對不可預知的領袖來應付。由此可見,川普是如何受到這許多人的誤解。 政治這門學問,由人的行為決定。而人的行為受情緒和不同的文化思維支配,許多時候非理性。因此政治不是一門科學——然而人又是社會的一份子,古往今來,歷史的變動興衰,又有一套規律。 正因為人性有許多陰暗面,權力令人腐化,君主性格傲慢自大,像一個縱壞的小兒,因此人的行為也往往可以預測。社會變動的規律,回頭檢視,也有一套規律。 川普的「不可預知」,不是一個問題,西方和全人類為何今日陷入空前的困局,才是真正的問題。 川普是美國開國以來遭到最惡劣的輿論公審的一位領袖。上一任四年,美國社會包括主流傳媒從未公正客觀地對待一個自己的總統。對川普的偏見,來自他從政之前的商業行為。但即使身為紐約地產商,川普從來沒有做過損害美國公眾利益的事,只是對於他的生意拍檔時時施以辣手。沒有證據顯示,川普一旦做了全民的總統,會將美國人當做他的生意夥伴一樣尖酸刻薄,只為了個人的私利 當然,川普的經濟政策也有巨大的隱憂。例如他無法驅使成千上萬美國的下一代回復五十年代他們的祖父母一樣,體現勤勞精神,回到工廠。美國是否能重振工業,又視乎美國的企業主,像香港的唐英年說的,說的能否「計掂條數」。工業生產線的成本無法控制,出一百個川普叫美國或外國人投資也沒有用。因此,川普決定減利得稅,吸引投資。 然而此一手筆,又能否抵銷向中國貨入口加關稅帶來的通脹效應?兩者如何對應?要管治一個三億人的國家,美國人的最低工時與工資司都越來越高,川普無法向這方面下手削減。川普的經濟政策因此蒙上陰影。 現而美國的優勢在於:美國是美國。其他國家與英國做不到的,美國都有機會做到。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也是能源最豐富的國家。美國文化和軍事稱霸全球,聲稱要挑戰其權威的另外那個對手,其政治制度、影視文化、人民的行為,對全世界毫無吸引力。然而美國的那個對手,依然擁有全球最密集的廉價生產力,其出產的廉價貨品,對政治毫無觸覺的美國基層民眾,依然想購買。增 川普及其團隊必須認識到:其在遠東的對手,有三千年文化,有孫子兵法的權術,比俄羅斯的普京狡猾十倍,難纏很多。 面對國內堆積如山的問題,川普一任四年,時間一定不夠。香港的國際學校,我認識的朋友一個女兒,尚未讀中六,已經回來告訴父母說,她自己是所謂的Tran。父母挺不懂,問到什麼叫做Tran?女兒解釋之下,這對香港父母家長大驚失色,連忙反對。卻遭到女兒情緒性的反駁,說他們是Transphobia變性恐懼者,說他們是川普的支持者、極右的法西斯。 香港尚且如此,可見美國左翼為禍巨大,亦可見美國強大的影響力。美國最大的優勢就是影響力,川普當選,嚇得德國總理馬上提早大選,相信右翼勢力將會破土而出。哈馬斯和真主黨紛紛呼籲停課,荷蘭宣布加強封鎖邊境。歐洲已經一葉知秋,只有剛選出工黨的英國處境尷尬。 川普有摩西帶領族人過紅海的神力,越來越多人相信,上帝在關鍵時刻會出手,就是那一顆有驚無險的子彈。
陶傑
1 個月前
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回歸,支持賀錦麗的選民呼天搶地,連許多平時理性的美國知識分子也哀嚎:美國的民主出了大問題。 美國的議會民主制度沒有問題,是輸打贏要、大量長期被左翼意識形態洗了腦的人的心智才有問題。 民主普選並非最好的制度。前首相邱吉爾說過:但這是經過其他多種制度試驗之後,民主普選被證實是害處最小的制度。 邱吉爾不但是軍事家,也是政治家,也是歷史學家。民主普選當然有問題,古希臘的柏拉圖就曾經提出:一旦選民缺乏教育,知識淺薄,不懂得思考,政客鼓其如簧之舌,開空頭支票,哄騙民意,可以憑欺詐上台,為國家造成損失。 柏拉圖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不能有民主普選,只能由智者精英,亦即所謂Philosopher King 來統治。 而Philosopher King (簡稱PK)又如何選拔?柏拉圖沒有說。這個PK做了理想國的國王之後,其性格會不會變化?權力會令人腐化,再品格純正君子的哲人PK,在擁有權力之後也會傲慢自大,也會認為自己是天才,也會淪為真正的PK。 柏拉圖也沒有答案,只是口口聲聲說:選民的質素沒有保證,選民容易聽信謊言。這一點沒有錯。因此人類古往今來,從來未能實驗出一個完全理想的制度,在西方,在教育普及、教育質素有保證的大前提下,只能實現一個最合理的制度。發現選錯了領袖,四五年一度,即刻可以換人。而且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確保領袖不會濫用權力。 因此,華盛頓確立的美國議會民主制度沒有問題,出了問題的是美國教育的內容。近二十年來,暗藏的馬克思或共產主義者「精英」在美國中小學的課程加入了大量左派意識形態的毒素,鼓吹同性戀主流、鼓勵變性手術,經濟民生次要,美國的選民反而有常識,不必有哈佛學位,用選票將許多博士碩士的左翼政客趕了下台。 美國的議會民主有問題,那麼難道回歸到中國的君主制就萬事大吉? 許多年一票選舉權也沒有的中國人,難免歡呼雀躍,幸災樂禍,基於其長期的民族自卑感與自大狂,有這樣的情緒反應也很易理解。 然而中國的君主制,必然也是極權嗎?「禮運大同篇」對於中國領袖的產生方式,只有四個字,叫做「選言語能」。選賢與能,與柏拉圖的精英管治相同。只是沒有詳細說明:是如何「選」法?當選的能人,任期有多長?權力會不會腐化?在這方面與柏拉圖一樣,也欠缺了細節。 中國的君主制度走向專政,當然由秦始皇開始。但在秦始皇之後,也不是沒有回歸過一點常理。例如唐宋兩代的皇帝,由唐太宗道宋太祖,由宋太祖到宋徽宗,沒有一個是秦始皇一類的暴君,大多數有聽取意見的胸襟。譬如唐代,皇帝並非一人決斷,而是由一個類似中國國務院一樣的「中書省」來商議。中樞省有大學士多名,為首的那個叫做「中書令」,相當於宰相。重大政策由中書省合庭商議產生,中書令蓋章,再交付另一個叫做「門下」的機構 唐宋兩代近七百年,沿用這套管治方式,沒有獨裁,也沒有帝王的暴政,與柏拉圖的理想國非常相似,而且比理想國好: PK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大群人, PK階級之內有商有量,也有爭論, PK之上,才是皇帝。而對於皇帝的要求,也有「內聖外王」的儒家道德鞭策。 其中出現過宰相王安石變法事件,但王安石沒有軍事政變奪權。因此,中國人從前施行過精英統治,精英由科舉產生,來自民間。這套制度其實不錯,今日都成為歷史。 英國考公務員,叫做Mandarin,也是來自唐宋科舉的靈感。對美國的民主制度不滿意,可以參考中國制度,不過不是秦始皇和毛澤東這一頭一尾的暴政,而是取其中段。 美國的漢學家對中國文化一知半解,否則面對今日的亂局,是他們應該在美國大聲疾呼的時候。但他們沒有,將輿論交給了TikTok的民粹。
陶傑
1 個月前
雜誌社長開題:盛事基金的政府失效。關於基金有否私相授受,還待記者去查證,區區沒有消息,只能作經濟分析。 基金名為「文化藝術盛事基金」,顧名思義,文化、藝術(文藝)等本已無甚經濟效益可言,單靠私人市場當然難以持久,若無政府撥款,這類活動自然買少見少。然而,這類活動有其公共財性質,一個城市一旦失去了文藝,不只旅遊業受損,連一般市民的文藝消閒選擇也減,結果是總體經濟效用亦會下跌。 每年三、兩億的這類開支對港府條大數而言不算什麼,整個文化藝術界攤分來說 ,更是杯水車薪。但問題是,港府強為本來無法衡工量值的文藝活動安插大堆經濟理 據,謂製造多少經濟效益云云,則顯然心裏有鬼,生怕世人對「錢往哪去」生疑。事
羅家聰
2 個月前
今屆經濟諾獎由大熱的Daron Acemoglu獲得,順理成章,和他緊密合作的James Robinson和稍後加入的Simon Johnson也有份。獲獎原因是制度怎形成和怎影響繁榮。因制度而派獎之前有三次:第一次是1974年的Gunnar Myrdal和Friedrich von Hayek,但屬早年創始(或曰吹水)派;第二次是1991年的Ronald Coase,這較為港人熟悉,因大教授常言他自己應拿此獎;而第三次是1993年的Robert Fogel和Douglass North,雖二人引入量化方法,且主題上最近似今屆的,但主要仍圍繞產權和經濟史學那邊。 諾獎主題從來都有時代
羅家聰
2 個月前
除房地產開發商外的私人企業的債務有所減少,但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外的非金融債務中最大的剩餘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 它們的獲利能力較低,並且幾乎沒有顯示出槓桿率上升的跡象。這就把責任留給了財政政策。 有報導稱,到 2027 年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置換為地方和中央政府債券的金額可能為 600 萬元,但其他非房地產開發商的企業債務情況如何? 圖 1: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非金融企業債務/GDP(佔 GDP 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24 年 8 月精選期刊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引起了廣泛關注,估計佔GDP的50%。雖然算在企業債務中,但政府隱性擔保時不時就會變成現實。報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兩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前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聯準會預期降息的規模,而且降息的規模仍然具有流動性,並且將最大程度地受到數據是否繼續顯示動力,或者軟著陸與硬著陸爭論是否重新引發影響。 然而,其他人也應該關注寬鬆預期如何發展,因為通常在寬鬆週期結束時,2 年期公債相對於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會出現殖利率溢價。儘管現在考慮兩年和聯準會寬鬆政策的結束似乎為時過早,但如果寬鬆週期結果溫和,會對兩年期有何影響? 圖 1:2 年期聯邦基金利率與聯邦基金利率(%) 來源資料流/連續經濟學 過去一個月,市場對聯準會寬鬆週期末期政策利率的預期從2.75%上升至3.50%,經濟數據支持軟著陸概念,緩解了對美國經濟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擬議的對六大銀行1萬億元注資將是一項預防性措施,同時中國也迅速合併較弱或瀕臨破產的中小型銀行。 然而,隨著不良貸款(NPLs)的上升、政策利率較低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和國有企業(SOE)債務展期的壓力,這些因素可能都會導致未來幾年的整體貸款增長受到抑制。此外,不良貸款的增加和信心問題可能會使更多中小型銀行面臨償付能力問題,這可能會引發中國銀行體系的二級壓力和小型危機。 圖1:日本對非金融私營部門的信貸(百分比) Source: BIS/Continuum Economics 日本在1990年代的銀行危機經驗能為中國提供一些啟示嗎?日本對非金融機構的信貸額度直到1995年才達到峰值(圖1),這是因為之前的承諾逐漸生效,加上當時對土地和房地產價格結構性下滑的抵制。然而,到1997年,日本信貸 中國似乎已經從1997-99年日本銀行危機、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1997-03年中國主要銀行的救助經歷中汲取了教訓。首先,自2015年起引入了50萬人民幣的存款保險,以抑制存款者的銀行擠兌行為。其次,中國 圖2:中國對非金融私營部門的信貸(百分比) Source: BIS/Continuum Economics 圖3:中國不良貸款比率占總資產 (%) Source: Datastream/Continuum Economics 圖2顯示,家庭和企業的信貸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200%,接近1995年日本的峰值(圖1)。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的金融穩定報告(此處)顯示,整個銀行系統的資產和負債巨大,達到37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3.6萬億美元) · 農村銀行的壓力測試問題。最大的銀行資本充足,而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穩定報告顯示,最薄弱的環節是一些農村銀行。好消息是,中國的19家主要系統重要銀行(D-SIB)持有72%的貸款,在大多數償債能力和流動性測 圖4:中國人民銀行的償債能力壓力測試 Source: 人民銀行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雜誌社長早前也曾開題點唱施政報告。雖然事隔兩週看似過時,但問君有何重點,恐怕不多人曉,因為讀得囉唆、重點看似很多,結果變得行貨。且從官網取重點單張,繼首堆什麼準確貫徹、強化政府等緊跟共黨路線的必有部分,打後便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國際化文化創產業……看到重點啦?「國際」,正是香港所失去的,長官現在知道了,甚至緊張起來了。至於其標題劈頭謂「齊改革」,乃共黨慣技,因不斷錯,才不斷改。 從上所見,航運、空運、金融,其實都是貿易衍生出來。查本港貿易(進出口和)佔GDP,1984年前在140%,打後一路反覆升至2011年逾360%。隨着大陸經濟轉差,比例由當年高峯跌到2019年暴動的300%以下;2021年曾因外圍需要疫情物資而重上360%,但疫後這兩、三年滿以為復常下卻竟再度跌穿300%,重返廿年前沙士水平。 香港的發達期正是上述1984至2011這近卅年,此乃GDP增長所不能反映的──因後者跌足半世紀,但港人的繁榮幸福感卻跟上述貿易佔GDP直接掛鈎。由此可見,本港的繁華興盛(起碼在認知上)繫於其國際程度,而非經濟增長高低。但可惜的是,國際信任須長年建立,破壞容易建設難,現在長官所覬覦的只是中東和中亞的國際。 然而,中東和中亞無法取代歐美,甚至難以補足。歐美人均水平高,銀紙印出來,可任印讓人人四處買,大量買剩的資金則搞成為金融市場。中東地底雖自動噴油生錢,但人均水平卻低得多,而隨着油價廿年來有波幅無升幅,購買力顯然被通脹長年蠶食;金融方面,則只有剛起步的杜拜。至於中亞則別問了,這是被投資地,而非投資者。 自九七後,香港被迫倚賴大陸。早年大陸具投資價值,但今天顯然已什麼都過剩,香港被迫一味迎上的結果,就是當上邊玩完之際,香港在無兩際對沖下被迫一同玩完。中亞窮,中東精,垂死掙扎式打其主意無異於緣木求魚。知錯肯改固然好過死不悔改,但宜從長線大局觀作準確評估,不宜盲目樂觀,底可以見,但能否回升則難看好。 羅家聰[email protected]
羅家聰
2 個月前
選舉後的美國財政策仍可能對國債市場造成壓力,因為美國的預算赤字不可持續,且在2025年上半年面臨評級機構降級的高風險。4o mini 然而,目前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超過4%具有一定的緩衝,而美國聯邦儲備政策的前景也至關重要。如果經濟保持韌性,那麼選舉後的財政壓力可能會將10年期收益率推高至4.5%;但如果軟著陸與硬著陸的辯論再次升溫,國債市場可能會受到主導。 目前,10年期國債的波動性較夏末時期更大。 隨著美國大選的迅速臨近,一些市場參與者對美國的財政狀況感到擔憂,而另一些則不以為然。將會發生什麼? 圖1:淨一般政府債務/國內生產總值(%) Source: IMF Fiscal Monitor Oct 2024 對美國財政狀況不過於擔憂的金融市場參與者指出,過去幾年美國聯邦儲備政策在決定收益率方面的主導地位,以及美國聯儲開始降息預示著2025年將進入一個寬鬆周期。此外,另一個理由是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仍然存在,這使得美國能夠維持高企的政府債務/國 另一種觀點認為,美國的財政走勢不可持續,這令人擔憂,因為提高稅收的政治意願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淨政府債務/ GDP預測顯示,這一指標在本十年剩餘期間內將持續上升(見圖1)。雖然政府債務/GDP的走勢是長期 圖2:一般政府赤字/GDP(%) Source: IMF Fiscal Monitor Oct 2024 預算赤字的前景取決於美國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的結果。若國會分治,預算赤字大幅擴大的可能性將受到限制,但唐納德·特朗普勝選並且共和黨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取得控制的概率為25%,這可能意味著預算赤字會更糟。 美國國債的影響也取決於評級機構對2025年上半年選後政策的反應。我們認為,無論是哪位總統,短期的財政壓力(大約10年期收益率上升20個基點)都會發生,因為在2025年上半年有很高的風險之一個評級機構會降級美國。然而,10年期收益率的上升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截至8月的巴西財政數據顯示,基本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儘管政府努力增加收入,支出增長仍超過了收入增幅。 社會轉移支付和失業福利助長了支出上升,目前已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0.2%。中央銀行最近的加息加大了財政壓力,將債務佔GDP比率推高至約85%。 在過去的12個月中,巴西的基本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與2023年12月記錄的數字相比保持相對穩定。 圖1:基本結果(12個月累計,佔GDP百分比) 來源: 國庫部、巴西中央銀行及Continuum Economics 財政平衡惡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司法判決支付(即“預算支付”),該支出在前一屆政府暫停後已恢復支付,此外還有失業保險福利的增加。 好消息來自收入方面。政府措施成功增加了收入,實際增長達到6%,累計佔GDP的18.2%。收入增長也受益於強勁的GDP增長。然而,支出方面的挑戰依然存在。政府似乎難以控制支出增長,特別是大部分巴西支出已被指定用途,限制了政府削減支出的能力。目前支出已達到GDP的20.2%,若政府希望實現財政整合目標,控制支出增長將至關重要。 圖2:2022年1月以來支出增長(12個月累計,佔GDP百分比) 來源: 國庫部、巴西中央銀行及Continuum Economics 仔細審視支出,我們發現自2023年1月新政府上任以來,主要支出約增長了GDP的2.4%。其中,社會轉移支付的增加(+1.4% GDP)是主要貢獻因素,原因在於低收入家庭的平均福利提升。此外,失業保險福利增加,帶來額外的0.2% GDP增長。由於人口老齡化,養老金支出也增長了0.4% GDP。其他自主支出也增長了0.4% GDP。 政府深知控制支出的必要性,預計下週將推出一套旨在管理支出增長的方案,重點在於限制特定開支。2025年,新財政框架將正式實施,將支出增長限制在收入增長的70%內,目標是將基本赤字降至0.25%,這將是對當前2.3%赤字的重大整合。 圖3:債務/GDP預測(佔GDP百分比) 此外,巴西中央銀行恢復加息的決定將影響財政結果,因為利息支出將增加,目前財政赤字已達到約GDP的9%。鑑於政府在控制主要支出方面的挑戰以及高利率的持續期延長,我們已調整了債務佔GDP的預測。現在預計該比率將穩定在GDP的約85%,這對於新興市場而言屬於較高水準。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社長開題「人工智慧和數據革命下的新現代經濟學」。上網找,即見今屆諾獎得主Daron Acemoglu研究不少。未揭曉前,還打趣說既然今屆醫學、物理、化學獎都涉AI,恐怕經濟亦然。果然如此。剛半年前,Acemoglu發表題為「The Simple Macroeconomics of AI」的工作論文。其實對於不知者而言,AI才要「新」和「現代」的經濟學。不過,學術最高境界不是動輒有新事物、新現象便要新理論,反而是要將之收納於現有框架,如數學和物理界皆有類似的大統一理論架構,因為這樣的理論才是跨時空永恆真理。 Acemoglu並無發明什麼新理論描述AI,模型還是當代宏觀經濟常用的整體均衡,只是將生產函數較為精細地拆開資本和勞動兩瓣,並各自引入任務為本的生產力模式,再容許各類(包括自動化、人機互補、省成本、省人手)AI以不同模式改變這生產力。到最後,AI的角色還是將基礎的人力、物力(資本)投入谷大成為產出,而所量度的,還是全要素生產力(TFP)。當然,AI在各類生產的模式和程度各異,要分開計再總合,這要用上Hulten理論,亦即加總各類生產力的權重正是各類生產的名義GDP佔比。 Hulten理論驟看直觀、常識而已,但其推論也需一翻功夫,而若欠此理論亦無法將TFP拆開引入各類AI計再加總。這正如宏觀理論的微觀基礎要靠Arrow-Debreu理論,其加總模式類似。由此可見,在經濟理論或模型架構上,AI跟歷來科技突破本質一樣,都是將相同投入變得更多產出(或減少投入得相同產出),縱影響生產力的機制有異。 學理上毋須新意,實證上亦不驚人。據Acemoglu數據分析,AI在未來十年於TFP貢獻不逾0.53至0.66%,聊勝於無──此非出自泛泛之輩,而是專研AI的諾獎得主。直觀而言,幾十年前的日本和十幾年來的中國,AI皆屬尖端級數。不過兩國實質GDP增長皆長年偏低或趨跌;日本TFP自1990年起增長歸零,中國的則自十年前起轉跌。 回到AI最強的美國,效Acemoglu以十年計,剔除海嘯六季和疫情八季失常數字,2004/14年美國GDP增長平均2.39%,2014/24年2.55%,可見AI潛在貢獻實在有限。 AI也許顛覆生活,但論經濟則顯然毋須新的理論、模型,甚至效應而言也不新得到哪裏。 羅家聰[email protected]
羅家聰
2 個月前
在本週的全球醫藥行業周刊中,我們重點關注生物科技公司的關鍵股票催化劑。 Atara Biotherapeutics(納斯達克股票代碼:ATRA)市值約為 4,180 萬美元,專注於開發針對癌症和自體免疫疾病的 T 細胞免疫療法。該公司的主要候選藥物 tabelecleucel (tab-cel) 正在開發用於治療 Epstein-Barr 病毒陽性移植後淋巴增殖性疾病。 Tabelecleucel 的臨床開發仍是首要任務。 FDA 已將PDUFA 優先審查日期定為2025 年1 月15 日。 Tabelecleucel 對於這種罕見的適應症擁有突破性治療指定(BTD),批准可以鞏固Atar
V小姐
2 個月前
在我們的全球醫療保健週刊中,本週的重點是尋找生物技術公司在第四季度的關鍵股票催化劑。 Corcept Therapeutics Incorporated(NASDAQ:CORT)是一家專注於發現、開發及商業化調節皮質醇活性藥物的製藥公司。該公司市值為51億美元,估計現金餘額為5.235億美元。Corcept最為人知的藥物是Korlym(米非司酮),這是一種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庫欣氏症治療藥物。該公司的藥物管線包含relacorilant,一種用於治療因腎上腺良性腫瘤引起的庫欣氏症的關鍵實驗藥物。第二階段的III期試驗(稱為GRADIENT)已完成入組,137名患者被隨機分配
V小姐
2 個月前
在我們的全球醫療保健週刊中,本週的重點是尋找生物科技公司在今年11月和12月的關鍵股票催化劑。
V小姐
2 個月前
在我們的全球醫療保健週刊中,我們將重點放在生物科技公司於2025年4月之前會出現的關鍵股票催化劑。
V小姐
2 個月前
2023年10月,數千名哈馬斯武裝分子成功突破邊防,摧毀幾條以色列的村莊,並俘虜大批人質。後續總理內塔尼亞胡不但將哈馬斯描述為「新納粹」,更揚言要取得「全面勝利」,戰爭隨之展開。 現實主義者會說戰爭是通往和平的手段,所以總有完結之日,但支撐着以色列立國的核心學說,除了有二千多年遭迫害的歷史觀,更有四面受敵的地緣環境,未來真的如其國父本古利安(David Ben-Gurion)所說,「我們(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有一個深淵,沒有什麼可以填滿」嗎? 戰爭可怕之處總在於可預見但無法避免。1922年奧斯曼帝國在一戰後被肢解,英國託管其領地巴勒斯坦,當地阿拉伯人和佔少數的猶太人欲尋求自決,惟二戰後英國從
杳三
2 個月前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舉行,政治菁英、知識份子皆懼怕特朗普捲土重來,再有四年時間破壞既有的國際和政治秩序。政治最忌不確定性,使至特朗普的善變和極端作風來得嚇人,但在口沒遮攔的詞令背後,其賣座之處是植根在傳統的孤立主義。 從1789年到1941年美國正式參與二戰,美國外交上一直奉行孤立戰略,如前總統華盛頓在1796年告別演說直白地說,美國要可能與外國「減少政治聯繫」,「避免與其他國家建立永久聯盟」。特朗普雖然沒有華盛頓的謹慎和遠見,但其理念也是植根於19世紀末的傳統思維。 美國早年的孤立主義是隱而不宣的外交理念,立國國父皆相信美國在地緣格局安全,東西兩旁有巨大的海洋保護,南北兩面又有友好或可操控的鄰國 舊時孤立主義總能契合不同立場和群體的要求。對現實主義者來說,美國有地理保護可以減少理會大西洋和太平洋對岸的事務;對理想主義者來說即 可以說,到了20世紀中葉美國才扭轉其傳統,特朗普乘勢出現只是傳統的反撲。1940年美國仍盡努力遠離二戰的泥潭,但翌年日本空襲珍珠港 二戰前,美國有長達150多年不願締結軍事聯盟、也不願被集體安全承諾束縛的傳統,就如特朗普一樣喜歡單邊主義的特性。他會質疑讓烏克蘭加
杳三
2 個月前
西方左派近年入侵西方人的正常生活,用但係愛平等包裝極左的馬克斯主義,在教育界、荷里活、傳媒經營多年,佔據主流之後,開始文化獨裁,打擊異見人士,令英美沉默的大多數不敢開口,怕一開口就被標籤為極右人渣法西斯。 每一個人的性別、種族與生俱來。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在香港和華人社會,千百年來並無爭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全民起動拼命要在太監之中找一個生物上的女人,又或者在尼姑庵裏找一個男人,純屬浪費時間。中國人不做這樣的蠢事。 但近年英語世界陷入此類集體愚蠢。 「身份政治」近年入侵音樂界。兩百年的古典音樂作家:巴哈、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以及柏林交響樂團,清一色是金髮白種的男人天下。此一歷史與文化的事實,現在備受英語世界的 西方現代音樂本來被非洲的敲擊樂滲透,一味的嘈吵,加上空氣裏一股大麻味道。非洲黑人騎劫西方樂壇,已經討厭,最新起爭論,包括翻出十九世紀一個混血的黑人小提琴家布里治陶與 另外,莫扎特有一個姐姐,不為人知,據說才華被時代埋沒,甚至有猜測她的一些作品被歸為弟弟名下。 此類「翻案」,顯示出西方左派的意識形態日趨極端,無處不在煽動兩性和不同種族、階級身份之間的分化敵意。 現代流行音樂的主流下,古典音樂已經邊緣化,無法擺脫被批判的噩運。 十八世紀的女性,其政治和經濟權利都大受局限,但這不是莫札特父親的錯,更不是莫札特的錯。在莫札特的年代,許多貴族婦女都是優秀的鋼琴家,她們只活躍於上流社交圈,並不公開 然而,這些歷史細節,左派的政治故意忽略,將整個西方古典音樂是抹黑為男性霸權、白人種族優越主義者「玩晒」。美國民主黨由奧巴馬到今日的賀錦麗,就是代表這股文化大革命的惡 西方的女權運動,是一場浩大的歷史潮流結果:即工業化令人類逐漸得以擺脫舊有的土地、農業和政治專制。女性主義率先在西方興起,是因爲脫胎自基督教信念,目標是人權平等。 即使十八世紀的歐洲宮廷,貴族婦女的地位和權益,比低下階層的手工作坊或耕田的工農男人高級,不是性別歧視問題,而是社會經濟結構的必然結果。 在莫札特最著名的一齣歌劇之中,伯爵夫人與侍女交換身份而易服,作曲家為這兩位女主角所寫的唱段,刻意模糊其階級的分野,因爲當時最重要的政治議題,不是兩性之爭,而是貴族與 自從法國大革命之後,歐洲舊有的王權崩塌,貴族遭清洗,釋放了巨大的權力空間,十九世紀的中產女性,比大革命之前得享更多自由,莫札特的姐姐一旦嫁人,沒有再施展音樂才華的機 十九世紀末,女權運動順勢形成,因為此時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大提升,傳教事業興旺,許多女性傳教士前往異域工作,興學行醫,眼界大開,又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的勞工市場 因爲工業化帶來商業繁榮的現代社會,傳統男性的體力,已經不再佔有絕對優勢,而商業社會及民主政治特別著重的溝通、傳播、調停等技能,女性都勝任有餘。 時至今日,西方左派政治表面以推進「社會進步」爲名,其實社會分裂為代價,然而最大的時代挑戰,是人工智能對人文的挑戰,包括女權運動在内的身份政治,卻以男性為政治敵對目標 當今世界,只有先進的富裕社會才有女權議題,卻生育率普遍低下;與之相反,生育率居高不下的地方。如非洲和中東等,根本沒有女權議題的空間。左派的女性主義由爭取人權,演變爲 香港家長將子女送去英國讀中學,要警惕英國中學課程之中已經塞入了大量甚有政治偏見的這類毒素,要留意子女在英國讀書的過程,為了要融入「主流」,被班級其他同學誤導,為了要 在這方面,家長要謹慎應對,從小正確教育子女:你長大了,是男人;或者你長大了,是簡單的女人。或者,我們都是華人;記住:我們一家都是正常人。
陶傑
2 個月前
自從2020年6月30日晚上11時國安法(NSL)生效以來,香港一直在下沉。這座城市的榮耀已經消逝。捍衛我們核心價值觀的人士要麼被囚禁,要麼被迫流亡。多年來,香港人曾試圖通過和平抗議,要求北京遵守最初的「一國兩制」承諾。然而,我們的懇求卻淹沒在無聲中。自那時以來,北京重組了選舉制度,模糊而廣泛的國安法解釋使香港的法律體系淪為中國威權政權的附庸。不僅法律發生了變化;教育、醫療、會計和法律等專業機構也都被直接控制。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切正被窒息。換句話說:香港未能通過「ISO 9000」的考驗。 對我來說,香港一直不僅僅是一個金融中心。香港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城市——人們在這裡建立未來,無論是通過商業、
錢志健
2 個月前
版權所有 ©2024 炮台山媒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