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 七項政策供港府考慮---3. 興建更多海水化淡廠

七項政策供港府考慮---3. 興建更多海水化淡廠

profile

Red Pill Editorial Team

發布於 2 週前

0

0

七項政策供港府考慮---3. 興建更多海水化淡廠

首先,我對香港各水源的百分比份額進行深度調查。


香港的供水主要有三個來源:本地水源、來自廣東省的東江和淡化水。以下是各份額的大致分佈:


東江水:香港供水的大部分(約70-80%)來自廣東省的東江。這是香港本地水資源有限的主要原因

當地產量:當地水源(包括水庫收集的雨水)約佔總供應量的 20-30%。然而,這一比例可能會因降雨模式的不同而發生很大變化

海水淡化:作為香港實現水源多元化和加強水安全的努力的一部分,海水淡化的貢獻率雖小但正在增長,目前約為1-2%。近年來投入使用的將軍澳海水化淡廠預計會逐漸增加這一份額。

這些百分比會根據降雨量、用水需求和基礎設施等因素而波動。


海水淡化廠所佔比例顯然較小,且當地產水來源依降雨模式有很大差異。因此,香港的大部分供水都來自中國大陸的東江水。這種狀況是不可持續的,原因有二:首先,水是一種稀缺資源,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的預測,未來幾年水將成為最有價值的商品,而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因向香港供水而受到一定阻礙;第二,目前東江水價高於市場均衡價,內地認為向香港供應稀缺水源是負擔,而香港則認為他們為內地水資源支付了過高的費用。總而言之,內地和香港對於現行安排都不滿意,形成雙輸局面。因此,建造更多的海水淡化廠是實現水源多樣化的唯一選擇。


更多海水淡化廠的選址等具體實施措施仍有待更多資訊。初步計劃在大嶼山、長洲或南丫島等離島,以及將軍澳(擴建)興建。在所有方案中,我主張擴建現有的將軍澳海水淡化廠,在大嶼山及離島區興建新的海水淡化廠。前者是自然而然的,因為擴大現有設施應該是所有選擇中最便宜、最簡單的。後者以現時政府的北大嶼山發展計畫及明日大嶼山願景為基礎。政府應該考慮在這些新開發案中建造海水淡化廠




*綠色部分由Deepseek產生。

0

0

追蹤我們:

版權所有 ©2025 炮台山媒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