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開題「人工智慧和數據革命下的新現代經濟學」。上網找,即見今屆諾獎得主Daron Acemoglu研究不少。未揭曉前,還打趣說既然今屆醫學、物理、化學獎都涉AI,恐怕經濟亦然。果然如此。剛半年前,Acemoglu發表題為「The Simple Macroeconomics of AI」的工作論文。其實對於不知者而言,AI才要「新」和「現代」的經濟學。不過,學術最高境界不是動輒有新事物、新現象便要新理論,反而是要將之收納於現有框架,如數學和物理界皆有類似的大統一理論架構,因為這樣的理論才是跨時空永恆真理。 Acemoglu並無發明什麼新理論描述AI,模型還是當代宏觀經濟常用的整體均衡,只是將生產函數較為精細地拆開資本和勞動兩瓣,並各自引入任務為本的生產力模式,再容許各類(包括自動化、人機互補、省成本、省人手)AI以不同模式改變這生產力。到最後,AI的角色還是將基礎的人力、物力(資本)投入谷大成為產出,而所量度的,還是全要素生產力(TFP)。當然,AI在各類生產的模式和程度各異,要分開計再總合,這要用上Hulten理論,亦即加總各類生產力的權重正是各類生產的名義GDP佔比。 Hulten理論驟看直觀、常識而已,但其推論也需一翻功夫,而若欠此理論亦無法將TFP拆開引入各類AI計再加總。這正如宏觀理論的微觀基礎要靠Arrow-Debreu理論,其加總模式類似。由此可見,在經濟理論或模型架構上,AI跟歷來科技突破本質一樣,都是將相同投入變得更多產出(或減少投入得相同產出),縱影響生產力的機制有異。 學理上毋須新意,實證上亦不驚人。據Acemoglu數據分析,AI在未來十年於TFP貢獻不逾0.53至0.66%,聊勝於無──此非出自泛泛之輩,而是專研AI的諾獎得主。直觀而言,幾十年前的日本和十幾年來的中國,AI皆屬尖端級數。不過兩國實質GDP增長皆長年偏低或趨跌;日本TFP自1990年起增長歸零,中國的則自十年前起轉跌。 回到AI最強的美國,效Acemoglu以十年計,剔除海嘯六季和疫情八季失常數字,2004/14年美國GDP增長平均2.39%,2014/24年2.55%,可見AI潛在貢獻實在有限。 AI也許顛覆生活,但論經濟則顯然毋須新的理論、模型,甚至效應而言也不新得到哪裏。 羅家聰[email protected]
羅家聰
2 個月前
截至8月的巴西財政數據顯示,基本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儘管政府努力增加收入,支出增長仍超過了收入增幅。 社會轉移支付和失業福利助長了支出上升,目前已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0.2%。中央銀行最近的加息加大了財政壓力,將債務佔GDP比率推高至約85%。 在過去的12個月中,巴西的基本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與2023年12月記錄的數字相比保持相對穩定。 圖1:基本結果(12個月累計,佔GDP百分比) 來源: 國庫部、巴西中央銀行及Continuum Economics 財政平衡惡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司法判決支付(即“預算支付”),該支出在前一屆政府暫停後已恢復支付,此外還有失業保險福利的增加。 好消息來自收入方面。政府措施成功增加了收入,實際增長達到6%,累計佔GDP的18.2%。收入增長也受益於強勁的GDP增長。然而,支出方面的挑戰依然存在。政府似乎難以控制支出增長,特別是大部分巴西支出已被指定用途,限制了政府削減支出的能力。目前支出已達到GDP的20.2%,若政府希望實現財政整合目標,控制支出增長將至關重要。 圖2:2022年1月以來支出增長(12個月累計,佔GDP百分比) 來源: 國庫部、巴西中央銀行及Continuum Economics 仔細審視支出,我們發現自2023年1月新政府上任以來,主要支出約增長了GDP的2.4%。其中,社會轉移支付的增加(+1.4% GDP)是主要貢獻因素,原因在於低收入家庭的平均福利提升。此外,失業保險福利增加,帶來額外的0.2% GDP增長。由於人口老齡化,養老金支出也增長了0.4% GDP。其他自主支出也增長了0.4% GDP。 政府深知控制支出的必要性,預計下週將推出一套旨在管理支出增長的方案,重點在於限制特定開支。2025年,新財政框架將正式實施,將支出增長限制在收入增長的70%內,目標是將基本赤字降至0.25%,這將是對當前2.3%赤字的重大整合。 圖3:債務/GDP預測(佔GDP百分比) 此外,巴西中央銀行恢復加息的決定將影響財政結果,因為利息支出將增加,目前財政赤字已達到約GDP的9%。鑑於政府在控制主要支出方面的挑戰以及高利率的持續期延長,我們已調整了債務佔GDP的預測。現在預計該比率將穩定在GDP的約85%,這對於新興市場而言屬於較高水準。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選舉後的美國財政策仍可能對國債市場造成壓力,因為美國的預算赤字不可持續,且在2025年上半年面臨評級機構降級的高風險。4o mini 然而,目前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超過4%具有一定的緩衝,而美國聯邦儲備政策的前景也至關重要。如果經濟保持韌性,那麼選舉後的財政壓力可能會將10年期收益率推高至4.5%;但如果軟著陸與硬著陸的辯論再次升溫,國債市場可能會受到主導。 目前,10年期國債的波動性較夏末時期更大。 隨著美國大選的迅速臨近,一些市場參與者對美國的財政狀況感到擔憂,而另一些則不以為然。將會發生什麼? 圖1:淨一般政府債務/國內生產總值(%) Source: IMF Fiscal Monitor Oct 2024 對美國財政狀況不過於擔憂的金融市場參與者指出,過去幾年美國聯邦儲備政策在決定收益率方面的主導地位,以及美國聯儲開始降息預示著2025年將進入一個寬鬆周期。此外,另一個理由是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仍然存在,這使得美國能夠維持高企的政府債務/國 另一種觀點認為,美國的財政走勢不可持續,這令人擔憂,因為提高稅收的政治意願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淨政府債務/ GDP預測顯示,這一指標在本十年剩餘期間內將持續上升(見圖1)。雖然政府債務/GDP的走勢是長期 圖2:一般政府赤字/GDP(%) Source: IMF Fiscal Monitor Oct 2024 預算赤字的前景取決於美國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的結果。若國會分治,預算赤字大幅擴大的可能性將受到限制,但唐納德·特朗普勝選並且共和黨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取得控制的概率為25%,這可能意味著預算赤字會更糟。 美國國債的影響也取決於評級機構對2025年上半年選後政策的反應。我們認為,無論是哪位總統,短期的財政壓力(大約10年期收益率上升20個基點)都會發生,因為在2025年上半年有很高的風險之一個評級機構會降級美國。然而,10年期收益率的上升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雜誌社長早前也曾開題點唱施政報告。雖然事隔兩週看似過時,但問君有何重點,恐怕不多人曉,因為讀得囉唆、重點看似很多,結果變得行貨。且從官網取重點單張,繼首堆什麼準確貫徹、強化政府等緊跟共黨路線的必有部分,打後便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國際化文化創產業……看到重點啦?「國際」,正是香港所失去的,長官現在知道了,甚至緊張起來了。至於其標題劈頭謂「齊改革」,乃共黨慣技,因不斷錯,才不斷改。 從上所見,航運、空運、金融,其實都是貿易衍生出來。查本港貿易(進出口和)佔GDP,1984年前在140%,打後一路反覆升至2011年逾360%。隨着大陸經濟轉差,比例由當年高峯跌到2019年暴動的300%以下;2021年曾因外圍需要疫情物資而重上360%,但疫後這兩、三年滿以為復常下卻竟再度跌穿300%,重返廿年前沙士水平。 香港的發達期正是上述1984至2011這近卅年,此乃GDP增長所不能反映的──因後者跌足半世紀,但港人的繁榮幸福感卻跟上述貿易佔GDP直接掛鈎。由此可見,本港的繁華興盛(起碼在認知上)繫於其國際程度,而非經濟增長高低。但可惜的是,國際信任須長年建立,破壞容易建設難,現在長官所覬覦的只是中東和中亞的國際。 然而,中東和中亞無法取代歐美,甚至難以補足。歐美人均水平高,銀紙印出來,可任印讓人人四處買,大量買剩的資金則搞成為金融市場。中東地底雖自動噴油生錢,但人均水平卻低得多,而隨着油價廿年來有波幅無升幅,購買力顯然被通脹長年蠶食;金融方面,則只有剛起步的杜拜。至於中亞則別問了,這是被投資地,而非投資者。 自九七後,香港被迫倚賴大陸。早年大陸具投資價值,但今天顯然已什麼都過剩,香港被迫一味迎上的結果,就是當上邊玩完之際,香港在無兩際對沖下被迫一同玩完。中亞窮,中東精,垂死掙扎式打其主意無異於緣木求魚。知錯肯改固然好過死不悔改,但宜從長線大局觀作準確評估,不宜盲目樂觀,底可以見,但能否回升則難看好。 羅家聰[email protected]
羅家聰
2 個月前
擬議的對六大銀行1萬億元注資將是一項預防性措施,同時中國也迅速合併較弱或瀕臨破產的中小型銀行。 然而,隨著不良貸款(NPLs)的上升、政策利率較低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和國有企業(SOE)債務展期的壓力,這些因素可能都會導致未來幾年的整體貸款增長受到抑制。此外,不良貸款的增加和信心問題可能會使更多中小型銀行面臨償付能力問題,這可能會引發中國銀行體系的二級壓力和小型危機。 圖1:日本對非金融私營部門的信貸(百分比) Source: BIS/Continuum Economics 日本在1990年代的銀行危機經驗能為中國提供一些啟示嗎?日本對非金融機構的信貸額度直到1995年才達到峰值(圖1),這是因為之前的承諾逐漸生效,加上當時對土地和房地產價格結構性下滑的抵制。然而,到1997年,日本信貸 中國似乎已經從1997-99年日本銀行危機、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1997-03年中國主要銀行的救助經歷中汲取了教訓。首先,自2015年起引入了50萬人民幣的存款保險,以抑制存款者的銀行擠兌行為。其次,中國 圖2:中國對非金融私營部門的信貸(百分比) Source: BIS/Continuum Economics 圖3:中國不良貸款比率占總資產 (%) Source: Datastream/Continuum Economics 圖2顯示,家庭和企業的信貸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200%,接近1995年日本的峰值(圖1)。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的金融穩定報告(此處)顯示,整個銀行系統的資產和負債巨大,達到37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3.6萬億美元) · 農村銀行的壓力測試問題。最大的銀行資本充足,而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穩定報告顯示,最薄弱的環節是一些農村銀行。好消息是,中國的19家主要系統重要銀行(D-SIB)持有72%的貸款,在大多數償債能力和流動性測 圖4:中國人民銀行的償債能力壓力測試 Source: 人民銀行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兩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前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聯準會預期降息的規模,而且降息的規模仍然具有流動性,並且將最大程度地受到數據是否繼續顯示動力,或者軟著陸與硬著陸爭論是否重新引發影響。 然而,其他人也應該關注寬鬆預期如何發展,因為通常在寬鬆週期結束時,2 年期公債相對於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會出現殖利率溢價。儘管現在考慮兩年和聯準會寬鬆政策的結束似乎為時過早,但如果寬鬆週期結果溫和,會對兩年期有何影響? 圖 1:2 年期聯邦基金利率與聯邦基金利率(%) 來源資料流/連續經濟學 過去一個月,市場對聯準會寬鬆週期末期政策利率的預期從2.75%上升至3.50%,經濟數據支持軟著陸概念,緩解了對美國經濟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除房地產開發商外的私人企業的債務有所減少,但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外的非金融債務中最大的剩餘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 它們的獲利能力較低,並且幾乎沒有顯示出槓桿率上升的跡象。這就把責任留給了財政政策。 有報導稱,到 2027 年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置換為地方和中央政府債券的金額可能為 600 萬元,但其他非房地產開發商的企業債務情況如何? 圖 1: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非金融企業債務/GDP(佔 GDP 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24 年 8 月精選期刊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引起了廣泛關注,估計佔GDP的50%。雖然算在企業債務中,但政府隱性擔保時不時就會變成現實。報
Fortress Hill Advisors
2 個月前
今屆經濟諾獎由大熱的Daron Acemoglu獲得,順理成章,和他緊密合作的James Robinson和稍後加入的Simon Johnson也有份。獲獎原因是制度怎形成和怎影響繁榮。因制度而派獎之前有三次:第一次是1974年的Gunnar Myrdal和Friedrich von Hayek,但屬早年創始(或曰吹水)派;第二次是1991年的Ronald Coase,這較為港人熟悉,因大教授常言他自己應拿此獎;而第三次是1993年的Robert Fogel和Douglass North,雖二人引入量化方法,且主題上最近似今屆的,但主要仍圍繞產權和經濟史學那邊。 諾獎主題從來都有時代
羅家聰
2 個月前
雜誌社長開題:盛事基金的政府失效。關於基金有否私相授受,還待記者去查證,區區沒有消息,只能作經濟分析。 基金名為「文化藝術盛事基金」,顧名思義,文化、藝術(文藝)等本已無甚經濟效益可言,單靠私人市場當然難以持久,若無政府撥款,這類活動自然買少見少。然而,這類活動有其公共財性質,一個城市一旦失去了文藝,不只旅遊業受損,連一般市民的文藝消閒選擇也減,結果是總體經濟效用亦會下跌。 每年三、兩億的這類開支對港府條大數而言不算什麼,整個文化藝術界攤分來說 ,更是杯水車薪。但問題是,港府強為本來無法衡工量值的文藝活動安插大堆經濟理 據,謂製造多少經濟效益云云,則顯然心裏有鬼,生怕世人對「錢往哪去」生疑。事
羅家聰
2 個月前
版權所有 ©2024 炮台山媒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