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以色列

歷史

以色列的戰爭即和平

2023年10月,數千名哈馬斯武裝分子成功突破邊防,摧毀幾條以色列的村莊,並俘虜大批人質。後續總理內塔尼亞胡不但將哈馬斯描述為「新納粹」,更揚言要取得「全面勝利」,戰爭隨之展開。 現實主義者會說戰爭是通往和平的手段,所以總有完結之日,但支撐着以色列立國的核心學說,除了有二千多年遭迫害的歷史觀,更有四面受敵的地緣環境,未來真的如其國父本古利安(David Ben-Gurion)所說,「我們(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有一個深淵,沒有什麼可以填滿」嗎? 戰爭可怕之處總在於可預見但無法避免。1922年奧斯曼帝國在一戰後被肢解,英國託管其領地巴勒斯坦,當地阿拉伯人和佔少數的猶太人欲尋求自決,惟二戰後英國從 猶太人經過二千多年的流放返回應許之地,其代價就是被一眾敵對國家包圍,上演地緣的復仇戰。剛立國時,以色列除了西面是地中海,其餘方位都是敵對國家。1948 當以色列的生存受到威脅,擴張就成為必要手段。以色列由立國起要不是處於備戰,就是處於戰爭狀態,第一次中東戰爭停戰,也不是各國停止敵對,只是以時間換取空間 1970年代納薩將軍(Gamal Abdel Nasser)過世不久,埃及漸漸由親蘇,轉為親美的外交路線,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總算開啟和平路徑,同年代末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無法共處」是一百年前的歷史判斷,以色列亦由過去被迫害的民族,變成當下的迫害者,對巴勒斯坦人趕盡殺絕。有時戰爭的理性最殘忍之處,是一切

杳三

9 個月前

以色列的戰爭即和平

版權所有 ©2025 炮台山媒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