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經濟

經濟

蕭條因關稅 是否有理據

《紅藥丸雜誌》專欄〈一名經人〉2025年4月8日蕭條因關稅 是否有理據 中美互開幾成關稅實已變相禁運。坊間將之跟大蕭條比,謂有過之。果真如此? 宏觀經濟之父凱恩斯就是那年代人物,其巨著《通論》正是解釋經濟週期的始祖。此著1936年面世,理論源於大蕭條,但框架不是關稅貿易戰,而是廣義的整體供求。能流芳百世、千秋萬代的理論,不會只針對單一政策如貿戰關稅,而是具廣泛解釋力。   當今的經濟週期理論也以此為框,即以整體求過於供變整體供過於求為下跌週期,管他放緩、衰退、蕭條定大蕭條,只是程度之異而非本質之別。要出現蕭條甚至大的,事必先有瘋狂的求過於供再變為失控的供過於求;速度雖然嚇人,但重要的是深度。   要有深度的需求過剩到深度的供應過剩,史上所見多是信貸泡沫所致。舉凡投資,必有借貸,即槓桿比例大於1(1元本做超過1元生意),甚至遠大於1。只有遠大於1才會有這深度。當這深度達物極須反時,牛頓第三定律可有效解釋其飛得高跌得痛。   關稅呢?首先這完全不涉借貸,槓桿是0。其次當關稅足夠高時,禁運一樣清零,但零的只是進口,而進口多只佔消費一小部分。當今99.99%以上的貨品無話沒誰不行,不買這國可改那國,甚至自製亦可,貴了是必然的,但沒去槓桿下卻不至於大蕭條。   再講,說不定諸國跪低肯傾,對等關稅反而或清零!   羅家聰 [email protected]

羅家聰

2 個月前

蕭條因關稅 是否有理據

中國企業債務大去槓桿化

除房地產開發商外的私人企業的債務有所減少,但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外的非金融債務中最大的剩餘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 它們的獲利能力較低,並且幾乎沒有顯示出槓桿率上升的跡象。這就把責任留給了財政政策。 有報導稱,到 2027 年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置換為地方和中央政府債券的金額可能為 600 萬元,但其他非房地產開發商的企業債務情況如何? 圖 1: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非金融企業債務/GDP(佔 GDP 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24 年 8 月精選期刊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引起了廣泛關注,估計佔GDP的50%。雖然算在企業債務中,但政府隱性擔保時不時就會變成現實。報

Fortress Hill Advisors

7 個月前

中國企業債務大去槓桿化

版權所有 ©2025 炮台山媒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