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技術影響

經濟

經濟學面前 AI僅量變

《紅藥丸雜誌》專欄〈一名經人〉2025年4月29日經濟學面前 AI僅量變 社長問道,既然說到AI這麼萬能,能算盡供求,那日後是否可取代傳統價格機制,毋須以之為訊息傳導工具?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家之AI豈能全知?不知就要試價。  數個月前當AI股價仍處高峯時,不少人為了合理化其巨額投資而神化AI的實力;經歷這幾個月後,開始清醒點了。回顧人類歷史,由人力手作到工具使用,到機械化、電動化、電腦化……統統都是技術突破。這些都大大改變了生活,但經濟模型不變。   經濟最基本框架是供、求,所涉的度向是價、量,要了解的是(生)產、消(費)和交易,就是這麼簡單;管他有、無技術,科技高、低,都是這個框架。解這些難題,不外於人性需求無限和物資有限下作優化,AI會影響求解,但無改變這優化大框架。   AI可短時間內獲得並處理大量資料,只是快和多得很,但跟人肉法無本質分別。這無改變模型框架,只是加進新變項,甚至視乎情況連變項亦毋須增加而只微調參數。例如AI短時間內大增生產或提供服務,這只改變生產函數,成本低了僅屬求解結果。   上次科技革命在1990年代末,上世紀末的十五年美國GDP按年增長平均3.4%,但本世紀初頭十五年僅2.0%,增長不升反跌。這兩段時期的失業率分別5.9%和6.4%,也沒結構大升。好的框架經得起歲月洗禮,別隨意揚言今時不同往日。   羅家聰 [email protected]

羅家聰

2 個月前

經濟學面前 AI僅量變

版權所有 ©2025 炮台山媒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