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貿易政策之大道
貿易爭端之勝,常常虛幻無常,余不以美國總統特朗普 (Donald Trump) 「勝」中國為功。然其務實靈活,誠可稱道,堪為領袖之資。 二〇二五年三月,特朗普對價值2,000億美元之中華貨品施加關稅威脅,欲速取北京讓步,然未果。特朗普乃迅改策略,轉向雙邊會談,避貿易大戰之厄。此適變之能,雖源於風險策略,卻顯領袖風範。欲知此轉向何以彰顯特朗普務實之道及其深遠影響,請續閱。 批評者言,特朗普以關稅為武,開局即誤,恐傷美國霸權,亂供應鏈。彼論非虛,長遠恃經濟威迫,或失盟友信賴。然此文聚焦特朗普失策後之轉圜,斯乃務實之舉,緩當前之害。 特朗普之關稅信心,源於往昔之功。一九八〇年代,美國對日本汽車施關稅威脅與自願出口限制,抑進口、振國內製造,並促日本於美設廠。據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日本汽車商自一九八二年起,於美國二十四處製造設施投資逾660億美元,平衡貿易,支 特朗普承此先例,二〇一八年藉《美韓自由貿易協定》 (KORUS) 重談壓韓國。其25%鋼鐵關稅,迫韓接受70%鋼鐵出口配額及美國汽車出口配額 倍增至每製造商五萬輛,據傳統基金會,此舉護美國產業,減貿易赤字。 特朗普之強,在於願改弦更張。中國抗關稅,彼不固執以保顏面,而擇外交,斯乃成熟務實之舉。或曰,自啟危機而後解,非英雄也。然期待領袖無過,斯乃苛求。速平貿易爭端,誠為全球安定之實益。 縱不認同特朗普之志,抑病其術,其適變之能,仍值得肯定。相較胡佛總統 (Herbert Hoover) 於一九三〇年固執《斯姆特-霍利關稅法》 (Smoot-Hawley Tariff Act),無視全球反彈,終深大蕭條 (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