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暧昧的中心,流动的边缘──重读《香港大视野》与我们的历史现场

暧昧的中心,流动的边缘──重读《香港大视野》与我们的历史现场

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发布于 3个月前

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由沈旭暉博士創辦,旨在於建立保存國際香港實物的圖書典藏館,以免香港的國際故事被抹滅改寫。藏館以每月策展、每日專題介紹,承傳歷史與學術文化,首座典藏館已於臺灣成立,目前有大約二萬件藏品,英國、加拿大等地正在籌備中。藏館有賴大家支持,誠邀各位加入會員成為伙伴。

0

0

暧昧的中心,流动的边缘──重读《香港大视野》与我们的历史现场

从旧香港到新香港,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所熟知的香港,正在被各种势力、话语权重写过去、现在和未来。但谁来重写?如何重写?在“历史”本身也沦为政治工具的时代,我们还能相信哪种视角去看这座城市?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重读日本历史学者滨下武志的《香港大视野》,反而提供了异常清澈的观看方式——一种不属于殖民者,也不属于民族国家的视野。他不从中国的权力中心出发,也不被西方的秩序框架所绑,而是从海上网络、侨民经济、汇款系统与中介角色,构建出一个穿越国界、以流动为常态的“亚洲网络中心”——香港。


这不是对过去的浪漫怀旧,而是对当代危机的一种历史解释力。


一、从“中心”看边陲,或从边陲理解亚洲?


在今天的香港,“历史”不再是一门远观的学科,而是一场正在争夺的实时政治。无论是中学课纲的改写、博物馆展览的重组、或是新闻报道中的表述斗争,香港的过去,早已被卷入今日的权力博弈之中。在这样的时代重构下,重新阅读日本历史学家滨下武志于1997年出版的《香港大视野》,不只是对过去的一次回顾,更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超越当代地缘政治框架的历史眼光。


滨下所提出的“亚洲网络中心”观点,拒绝将香港视为孤立的殖民地或附属地,而是置于由华人移民、贸易金融、海洋活动构成的网络交汇点。这种视角,不仅打破了中国史与世界史之间的藩篱,也让我们看见一个“从南方看中国”、“从移动中理解权力”的全新历史框架。而这种网络式理解,或许正是当下香港在“一国多制”名存实亡、政治与经济深陷困局时,最迫切需要回应与反思的历史资源。


作者言论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请订阅升级为至尊会员以阅读全部文章内容

立即订阅

0

0

版权所有 ©2025 炮台山媒体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