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 加拿大选举

加拿大选举

梁浩恩发布于 4个月前

九十後,生命未必有前設的意義,待一筆筆寫在人生的邊上,各自表述 梁浩恩

0

0

加拿大选举

加拿大的选举时间是计算好的结果,卡尼击败逼宫的Freeland赢得党魁,成为连一次大选也没参加过的新人总理。加拿大大敌当前,国家上下同仇敌忾,恰好成为自由党洗刷污名反击保守党的最好机会。


网上各党支持者皆不断强调某党才能代表某团体或族群的利益,而香港人虽然是自由党下救生艇计划得益者,但受制于自由党任内增发学签和难民签证,造成申请永居权大塞车,弹尽粮绝下不少香港人转向支持NDP新民主党和 Conservative 保守党。话虽如此,但不要忘记大部份香港人皆非加拿大公民,虽则媒体上声浪甚大,实际上所能造成的影响也许只是聊胜于无,因为只有公民才有投票权。


所谓政党支持,简单的投票背后不妨有着复杂的动机,一如钱钟书所言,「义正词严的叫喊,有时是文学创造力衰退的掩饰,有时是对人生绝望的恼怒,有时是改变职业的试探,有时是中年人看见旁人还是少年的忌妒。」政党政治和选民各取所需,既是交易也是表达意见,科学与艺术皆有之。


考虑投票行为时,可以有以下考虑。


规则和框架


规则和框架,基本上属于一些设计上的问题,有什么的目标则有什么的制度。设计时要考虑的,是这样的制度有什么的目标需要达到。


单议席单票 vs 比例代表制


就像英国一样,加拿大所采用的是单议席单票制,全国所有选区,每区一个位,一人一票,最多议员胜出的政党如果过半数则可有国会控制权。这种选法简单直接,能给予政党筹组成执政党的能力,多数会出现两党独大的情况,因为如果你是选民,必然希望将选票投予最有希望胜出又最和自己政见相近的政党,如果有三个人争持不下而选民能从民意调查中预见,第三位的支持者或会再考虑把自己的选票放于更有希望胜选的人身上,人之常情也。


这和香港的设计不同,香港所行的是行政主导的政治制度,立法会并不需要决出执政党,立法会要做的是尽可能在政府提案后多聆听意见,所以在比例代表制上采用了最大余额法,其效果更贴近于多议席单票制,务求兼收并蓄各方不同意见,用意亦要限制政党过大。除此以外,引入功能组别、团体票等也可以把看作是从制度设计中取得所需结果之一,在此不赘。


省选 vs 国选


当年师从戴高礼教授,教授对黄鹤回教授的一篇区选文章赞誉有加,黄教授于文中用一些Regression Model反证在区议会选举中胜出可增加立法会选举的得票。当然,如今立法会重新整理好,百废待兴,市民如何在新的政治环境中,大部份政党政见相同下投票有待观察。


加拿大有一点和香港不同的是,省选和国选可谓河井不犯,一般而言每省皆有自己不同的保守党和自由党,如此类推,其组成和立场并不从属联邦政党。例如安省王福特早前以压倒性胜出安大略省的选举,其用意亦是要加强和特朗普议价的能力。联邦和省之间一向有互相博弈的历史,一国多省之下各省对于外国势力或时局可以有不同理解和回应。福特虽然身为安省保守党之首,但大可以对于博励治的政策或者竞选策略嗤之以鼻。


最近保守党内部对于博励治的竞选策略不满,福特为其前竞选经理公开批评博励治辩护,只抛下一句:Sometimes the truth hurts「苦口良药」。可见完全没有要大利益、竞选考虑下的PR发言策略。


框架之下,我们可以将不同有影响的因素放在一起,考虑他们长短期的影响。因素之间各有轻重,取决于各省各人不同取向。


一般性考虑


这一些考虑不论国家和地区皆有影响,当然其他因素于选举其他方面也可以有影响,下列举数例。


政治左右 – Spatial Theory


A Downs 提出所谓的选举理论认为政党皆位列于政治光谱之上,所以当投票时选民只会投予政治光谱上相近的政党,在Manifesto Project中政党的选举主张皆已被表列并数据化,所以用一般的认知所说,加拿大之中


NDP/Green属于左派

Bloc Québécois属于中间较多偏左

Liberal 属于中间稍左

Conservative属于中间偏右

People’s Party属于右派


但除此以外,左右两派并不能准确到捕捉到党派之间的分别,所谓左右除了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取态之外,在加拿大的政治制度中还有联邦和省自治权中的讨论。


自由党可以算是众多党派之中最强调联邦的政党,其碳税和联邦开支以重新分配和支持不同省份为主要政策理念。新民主党和绿党比自由党要稍稍强调省的主权,但因为其主张再分配和环保的政策取向,联邦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保守党的保守主义是小政府,减税,去除碳税,发展经济和商业活动,其中心思想则可被视为省重于联邦的经济自由主义,这和魁北克党的要求联邦政府下放予省更大的自治空间有相同之处。


所以在政策主张之上,虽然保守党和魁党一样要求联邦削权,但在政策取向上法语地区皆有较左倾的取向,而联邦一向更优待地位独特的法语地区,例如法区可自决碳税、有自决申请者能否以法语区作定居地的权利。


年龄、性别、参与


在加拿大之中,年长的人较多为投票者,各年龄之投票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此外,各省的平均年龄皆有不同,草原三省和北三省平均年龄皆较年轻。


各党支持者皆有不同:女性和年轻选民皆会倾向自由党,新民主党和绿党,中年选民倾向保守党、老年选民则倾向自由党。


根据CBC的一篇报导,男性选民在经济上较倾向进步性政策(增加有钱人税率、政府提供更多服务)但文化上则相对保守(减少移民,减少性别多元开放化),此一观点和女性于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性(完全进步或完全保守)有明显分别。在宗教和政治上较少讨论和争议,而将注意力和集中力放于传统家庭观念和个人自由之上。


此外,年龄层上较有意思的是年老的选民更倾向于支持自由党。自由党于过去九年在道鲁多领导下几乎将于选举大败,其房屋政策和移民政策一直受批评:楼价居高不下,移民过多而其他健康或就业配套不合预期。道鲁多曾直言房屋非联邦政府负责,而又曾言不能让楼市下跌否则会伤害退休人士的退休大计。移民涌入加上维持政府的福利政策,年老选民有更多理由选投自由党而非保守党。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trudeau-housing-responsible-feds-provinces-1.6924290

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business/article-trudeau-house-prices-affordability/


地区性考虑


各地区因应自己的特定文化和经济条件,使不同政党有固定支持者。


草原三省 65 席


亚尔伯塔、曼尼托伯、萨斯喀彻温莲皆为石油农业重镇,保守党的取消碳税、去除监管、减税等政策主张受这些省份支持。这些省身处于西部,常处于被东部政治中心所制定的政策所控制,他们生活上则倾向于自给自足、创业的独立精神、多农乡村选民的因素皆使保守党于少数大城市聚居地(卡加利、爱民顿)之外享有稳定的支持度。


聚居两省 165席


安大略和英属哥伦比亚有较多大城市聚居人口(多伦多、密西沙加于安大略、温哥华、维多利亚于英属哥伦比亚),所以这些省份的大城市地区较喜欢支持自由党或新民主党等更有社会进步主义取向的政策。新民主党在上届政府支持自由党,令部份支持者觉得被出卖,今届很可能在美加大战的大为提下损失大部份议席。除大城市以外,保守党有一定支持。


北三省 3席


育空、西北领地、纽纳武特皆为大范围的少人居住的省份,加起来人口约十多万,主要以原居民为主,只有三席。传统上为新民主党和自由党之争,因应其尊重少数族裔和文化,以及高度依赖联邦政府政策支援的历史。不过因为议席只有一席,CBC在民调上也省得列出来,嗯。基本上一区安省等于整个北三省之一了。


https://newsinteractives.cbc.ca/elections/poll-tracker/canada/


西洋省份 32 席


Atlantic Canada 对于保守党可谓难题,主要是因为当地捕鱼发达,然而因为捕鱼业很看时节气候的关系,当休渔时大部份渔民都有赖就业保险去维持生活支出,这对于一些其他省份如一年四季都工作就草原三省的畜牧业和石油业造成不公平。加上西洋省份接近于法语区的自由左倾的思想精神,所以当地的基本支持面为倾向于自由党。当年保守党削减就业保险曾引起当地渔民不满。


https://www.thestar.com/news/canada/stephen-harper-s-new-employment-insurance-rules-whack-ontario-hard-walkom/article_5f511742-55cc-58e4-9909-51f853fa1431.html


魁北克 78席


魁省的特定法语地位在自由党的强势联邦主义之下,仍获得相当大的自由度,而有说法为如自由党未能于魁省夺得联邦选举控制,一般不可能赢得大选。自由党和魁省甚有渊源,道鲁多家族皆出于魁省,蒙特利尔机场是PET “Pierre Elliott Trudeau” Airport。有趣的是,虽然于联邦选举上为自由党和魁党之省,但于省议会内却是像安大略省一样由中间偏右的政党把持(Coalition Avenir Québec)


魁党是唯一一个只会在魁省出选的联邦层面之地区性政党,虽然打着魁北克地区的旗帜,在支持度一样暂时输给自由党。魁省的结果只能由魁党或自由党之间决定,保守党虽有一定支持度,但不足气候,其支持度于CBC民调一路从2021看来没有任何变化。


大选特定考虑


除一些较静态的因素决定了卡尼参选前的状态,在这场选战中也有一些

Valence Issue – 政党在所关心议题中有能力改变


和Spatial Theory 相对的是Valence,也就是在关键议题之中哪一个政党较有能力改变现状。这是一个在2014年笔者于英国曼城读硕士时接触的主流理论。


Spatial Theory因为政治光谱和人口资料(包括收入、学历、性别)决定支持哪一个政党,这是旧有说法。新一代则倾向于只集中在选民关心的关键单一议题,而不会受限于其他非政策性和表达个人政见的投票行为。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政党政治议题不再单一化,人均收入和社会人口流动变化甚大,加上国际社会间不论文化经济政治军事交流和讨论互为关系,所以一些较静止而变化少的选民背景资料不再有解释投票行为的能力。


我们可以以心理学中,人在同一时段中能处理的问题,心理上有限的认知作解释,为什么有选民会直接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政党中跳边,因为政策并非鸡牛羊猪,无法计斤论件。投票如同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并非全然理性深思熟虑。


在二零二三年开始,加拿大人早对自由党积怨甚深,从二零二三年开始一直到二零二五年二月,如果举行大选,必然是保守党可取绝对多数。但当特朗普上场后,人们看见加拿大有国难,不计前嫌推选比博励治更有国际经验的卡尼上场。卡尼也很懂,在两场辩论之中稳打稳扎,在竞选广告不断强调Elbows Up,要保护加拿大的经济和就业于目前美国的挑战中,甚少为自由党往绩辩护,强调自己刚上场,不是道鲁多。


Campaign Strategy – 外敌对内政


保守党的主打并非外交,而是经济(减税)和犯罪,博励治也被批评在外交上不如卡尼。不少保守党人批评竞选政策应要以美国作为主打,这才是选民想听到的主题。笔者个人认为如外交非强项,博励治在这等问题上辩论也只会显出自己相对于卡尼缺乏外交经验,倒不如寄望于选民不善忘更好。


Shy Conservative Voters – 保守党不受访


在美国大选中,初时民调认为贺锦丽和特朗普不相伯仲,之后发觉有很多保守的支持者(特朗普)一直在民调中被低估。我们也许亦可以说取态鲜明的社会进步政党如新民主党、自由党、魁党等支持者较乐于接受访问,现在民调中自由党虽然领先,但差距难言结果,倒是PolyMarket已成八二之分,有心者不妨一试运气。

作者言论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0

0

热门话题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 ©2025 炮台山媒体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